[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组的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5828.2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4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郑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5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组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蓄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可大电流放电、放电电压平稳、电压精度高、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好等独特的优点,而广泛应用在国防工业上,特别是用于水中兵器、导弹、飞机、雷达等武器系统中作供电直流电源。
作为型号配套电源,通常要为电池设计合理的安装装置与型号主体实现连接。蓄电池组的安装装置是经过铝合金板弯曲、焊接和整型后,安装装置铆接在电池壳上的,这种安装装置由于是手工操作,其安装部位的成型性较差、加工精度较低和配合接触面积较小,一般适用于力学量级不大的底部安装。如果安装方式为顶部吊装、电池重量较大和安装平面度要求较高和力学量级较大时,目前的安装装置很难满足这种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的安装装置,解决了以往电池组安装装置设计中存在的安装方式有限、成型性差和安装配合面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蓄电池组的安装装置,包括盖体和壳体本体:
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盖体成直角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壳体本体为由底板和侧边板形成的开口结构,所述侧边板位于所述开口一侧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蓄电池组壳体上的第二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孔结合一连接杆将所述盖体、壳体本体以及电池组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盖体、底板、侧边板均为整体铣制而成的铝合金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板与所述侧边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侧板和盖体为一体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侧板为封闭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盖体边缘端设有与所述侧板成一角度的盖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蓄电池组的安装装置,包括盖体和壳体本体:盖体朝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设有与盖体成直角设置的侧板,侧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壳体本体由底板和侧边板形成的开口结构,所述侧边板位于所述开口一侧的位置设有与第一安装孔、蓄电池组壳体上的第二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孔结合一连接杆将盖体、壳体本体以及电池组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达到了结构简单、成型性好、加工精度高、安装配合面大和大量级力学条件下结构安全可靠的效果。
由于侧边板和盖体为一体设计,器机械强度高,能满足较大量级力学环境试验。
由于盖体、底板、侧边板均为整体铣制而成的铝合金板,所述盖体、底板、侧边板均采用整体成型工艺,其安装配合面积较以往安装结构的安装面积增大2倍,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池组在较大体积和更高力学量级考核中的结构可靠性。
由于壳体本体的侧壁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刚性连接,所述刚性连接为焊接,连接强度高,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组安装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盖体,11、第一安装孔,12、侧板,13、盖沿,2、壳体本体,21、侧边板,22、第三安装孔,23、底板,3、蓄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蓄电池组的安装装置包括盖体1和壳体本体2:
盖体1朝向壳体本体2的一侧设有与盖体1成直角设置的侧板12,侧板1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
壳体本体2由底板23和侧边板21形成的开口结构,侧边板21位于开口一侧的位置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电池组壳体上的第二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三安装孔22,所述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22孔结合一连接杆将所述盖体1、壳体本体2以及电池组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58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球冲击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尘埃测试的吹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