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爬楼梯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5758.0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4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施钧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钧耀 |
主分类号: | A61G5/06 | 分类号: | A61G5/06;A61G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11 | 代理人: | 迟飞飞 |
地址: | 20131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梯 轮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爬楼梯轮椅。
背景技术
对老年人和行走方面有残疾的人来说,轮椅是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辅助工具,轮椅解决了他们日常生活行走的问题,带了很大的便利。
现有的轮椅有很多种,包括可爬楼及不可爬楼的类型,而常见的爬楼轮椅包括:履带式爬楼轮椅、星轮式爬楼轮椅及步进支撑式爬楼轮椅。其中,履带式爬楼梯轮椅的原理类似于履带装甲运兵车或坦克,轮椅底部为履带式的传动结构,但该履带式爬楼轮椅无法自动爬行楼梯,台阶,障碍物;无法自动调整轮椅与地面的角度以调整重心,需要人在后面调整轮椅角度,扶助轮椅以防其翻倒;转弯不灵活。
星轮式爬楼轮椅的每个星轮以及星轮架可以绕星轮架主轴公转,同时每个星
轮也可以绕自身星轮轴自转。在爬楼时,各星轮自身锁死不转,连同星轮架一起绕星轮架主轴公转,来完成爬楼动作。然而,星轮式爬楼轮椅无法自动爬行楼梯,台阶,障碍物;安全性差,易打滑承重能力差;需要人力牵引;平时在平地上移动不便;速度缓慢。
步进支撑式爬楼轮椅同样存在如无法自动爬行楼梯,台阶,障碍物;价格昂贵,保养费极高;传动系统复杂,难以掌控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爬楼梯轮椅,其能实现自动爬行楼梯,操控方便,安全性能高,方便老年,残疾人士的日常生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爬楼梯轮椅,包括:椅座、靠背、设于椅座下方的驱动装置及无线操纵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椅座下方的底盘支架、微控制器、两履带、至少四升降驱动件及电池,所述两履带分别设于底盘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至少四升降驱动件分别对称设于底盘支架的前后两侧,所述底盘支架上设有用于驱动履带的第一马达,以及用于驱动升降驱动件的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均连接于微控制器,所述底盘支架下方设有连接于微控制器的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所述底盘支架上设有连接于微控制器的陀螺仪传感器,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于无线操纵器。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件为线性致动器。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件为蜗轮蜗杆结构或丝杆传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爬楼梯轮椅中的升降驱动件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升降驱动件设于底盘支架的前侧,另两个升降驱动件设于底盘支架的后侧。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测距传感器设于底盘支架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无线操纵器通过wifi或蓝牙方式连接于微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无线操纵器为操纵杆。
优选地,所述无线操纵器为智能终端。
本实用新型爬楼梯轮椅实现了自动爬行楼梯,操控方便,安全性能高,大大方便了老年,残疾人士的日常生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爬楼梯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爬楼梯轮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爬楼梯轮椅包括:椅座(图未示)、靠背(图未示)、设于椅座下方的驱动装置及无线操纵器(图未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椅座下方的底盘支架10、微控制器20、两履带30、至少四升降驱动件40及电池(图未示),所述两履带30分别设于底盘支架10的左右两侧,至少四所述升降驱动件40分别对称设于底盘支架10的前后两侧,所述底盘支架10上设有用于驱动履带30的第一马达50,以及用于驱动升降驱动件40的第二马达60,所述第一马达50及第二马达60均连接于微控制器20,所述底盘支架10下方设有连接于微控制器20的红外线测距传感器70,所述底盘支架10上设有连接于微控制器20的陀螺仪传感器80,所述微控制器20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于无线操纵器。
其中,通过微控制器20控制第二马达60驱动升降驱动件40运动,从而带动底盘支架10的上升、下降、前倾,后仰。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件40为线性致动器,所述爬楼梯轮椅中的升降驱动件40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升降驱动件40设于底盘支架10的前侧,另两个升降驱动件40设于底盘支架10的后侧。所述微控制器20接收无线操纵器发出的信号后通过控制四个第二马达60的马达转速,方向的变化来完成指令。
可以理解,所述升降驱动件40还可以为蜗轮蜗杆结构或丝杆传动结构,同样可以通过第二马达60驱动升降驱动件40上下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钧耀,未经施钧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57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