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排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5527.X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8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单明军;邵磊;王伟;刘陶然;李宝平;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排污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更具体地,涉及循环排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环境面临异常严峻的形势,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特别是强化工业污水治理和处理回用迫在眉睫。循环水在工业系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方面关系到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一方面循环量巨大、损耗流量亦不容小觑,必要的排污是损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五分之一以上),将循环排污水与系统内其它清净下水一起处理回用是工业系统节约用水、减少排放的一个关键。
循环排污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循环水通过冷却塔时会有一定程度的蒸发,蒸发掉的水中不含盐份,长期循环使得循环水中的溶解盐类不断被浓缩,含盐量不断增加会引起结垢和腐蚀,因此必须不断地排掉一部分循环水、补充新鲜水,保持一定的盐度;冷却塔中水与空气直接进行接触交换,带入大量灰尘,致使循环水浊度升高,有的成为污泥沉积在设备、管道、水池底部,故必须排掉一部份、再补充一部分新鲜水,以防止大量的污泥沉积;循环水在运行中会不断加入化学药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工艺介质也不免泄漏,这些会导致水中污染物、杂质不断的增加而影响水质,故须排掉部分循环水,补充新鲜水,保证污物杂质在允许的指标范围内。这样的产生原因决定了循环排污水的特点:含盐量较高,浊度(或悬浮物含量)高,具有一定量的COD(化学需氧量)。将循环排污水处理回用,要针对性地制定降浊度、除COD和除盐工艺,然而现行的工艺通常是“混凝沉淀、过滤等预处理降浊度,超滤+反渗透双膜除盐”,没有COD去除单元,实践证明这一方面会导致膜污染严重,另一方面会使反渗透浓水COD超出排放标准。因此,针对性地设置COD去除单元是必要的。
循环排污水中的COD不是特别高(通常100mg/L左右),但多是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以及工艺装置泄漏物贡献,可生化性较差,生化法的适用性会大打折扣,化学法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会更好。
臭氧氧化是发展较早的一种化学法水处理技术,基于臭氧(O3)的强氧化性,用于杀菌消毒、降解或去除污染物、除臭和脱色,特别是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的开环断链、提高可生化性方面效果突出。然而,尽管臭氧氧化水处理技术发展多年,但其在实际的工业水系统中较少得到应用或应用效果欠佳。主要问题及原因在于:(1)目前,臭氧制取的主流技术是以空气或纯氧为原料,采用电晕放电方法,该过程能耗高、产率较低,决定了该技术的资源成本和质量;(2)臭氧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传统接触设备或方式(鼓泡曝气)的传质效果不理想,造成气液接触的吸收效率低,限制了参与反应的臭氧浓度,进而限制了污染物处理效果,较低的利用率和处理效率使得臭氧用量大幅增加,进而加剧了该技术的成本劣势;(3)传统臭氧处理过程效率低、所需处理时间长,臭氧发生及接触反应设施占地面积自然庞大,因而不宜应用于已建设得比较紧凑或场地较小的水处理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循环排污水水质特点及处理现状,提供其COD去除的装置,以保障处理回用。针对循环排污水处理回用对COD深度处理技术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出臭氧氧化用于循环排污水处理的装置。
针对臭氧氧化作为循环排污水COD去除工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臭氧与水接触传质效果不理想及其导致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将强化气液传质的超重力技术与臭氧氧化结合起来的设备,以提高水对臭氧的吸收水平和效率,进而达到污染物降解效果好、效率高、臭氧用量少(节约成本)、设施占地少的目的,使得循环排污水COD去除方法高效、实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循环排污水的装置,包括:臭氧发生系统,用于生成包含臭氧的气体;超重力反应器,用于形成超重力环境,所述超重力环境具有超重力水平G,从而进行来水和所述包含臭氧的气体之间的传质;出水池,用于接收从所述超重力反应器排出的出水,并且将部分出水回流至所述超重力反应器进行再次处理。
在上述装置中,还包括:来水池,用于储存所述来水。
在上述装置中,还包括:第一泵,设置在所述来水池和所述超重力反应器之间。
在上述装置中,还包括:第二泵,设置在所述出水池和所述超重力反应器之间。
在上述装置中,还包括:第一液体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来水池和所述超重力反应器之间。
在上述装置中,还包括:第二液体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出水池和所述超重力反应器之间。
在上述装置中,还包括:气体流量计,设置在所述臭氧发生系统和所述超重力反应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55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