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瓣膜式输液港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4624.7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4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黎萌;耿裕明;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瓣膜 输液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品,特别是输液港导管。
背景技术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 主要由自带缝合硅胶树脂隔膜的注射座和不透射线的导管系统组成。用于长期高浓度输注化疗药物、完全肠外营养液、血制品以及血标本的采集等所有的静脉治疗。输液或注射时直接穿刺埋于皮下输液港硅胶隔膜即可达到给药的目的,无需反复穿刺血管,可以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目前市面上使用到输液港的导管都是简单地在导管前端开有个通孔,或者是一条细缝的开口。只有通孔的输液港功能过于单一,而且前端是开闭的,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等不良效果。而开有细缝的导管,虽然能依靠导管自身的弹力进行封闭,但是,由于该细缝是开在管体的侧壁上,因此临床应用时,发生吸壁的几率比较大,给临床维护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不足的新式输液港导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瓣膜式输液港导管,包括有注射座,所述注射座的上端设有硅胶穿刺隔膜,所述注射座的前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前端设有瓣膜式尖端,所述瓣膜式尖端上开有“十”字开口或者是“Y”字开口,所述瓣膜式尖端为弹性硅胶材料注塑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瓣膜式尖端的前端设有圆弧倒角,所述“十”字开口或者是“Y”字开口的中心位于瓣膜式尖端的轴心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射座与导管之间还设有导管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管的前端设置了瓣膜式尖端,采用头部带十字形或Y型切口的瓣膜尖端,在实现瓣膜优异性能的同时,可有效防止吸壁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式尖端的正压张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式尖端的负压张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式尖端的零压闭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瓣膜式输液港导管,包括有注射座1,所述注射座1的上端设有硅胶穿刺隔膜2,所述注射座1的前端连接有导管3,所述导管3的前端设有瓣膜式尖端4,所述瓣膜式尖端4上开有“十”字开口或者是“Y”字开口,所述瓣膜式尖端4为弹性硅胶材料注塑成型。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瓣膜式尖端4的前端设有圆弧倒角,所述“十”字开口或者是“Y”字开口的中心位于瓣膜式尖端4的轴心上。
如图2中所示,当通过硅胶隔膜输液时,导管内腔及尖端瓣膜承受正压,此时瓣膜向外张开,液体顺利进入血管;如图3所示,当通过硅胶隔膜抽血时,导管内腔及尖端瓣膜承受负压,此时瓣膜向内张开,血液顺利导管;如图4所示,当输液港不使用时,尖端瓣膜处于零压平衡状态,与血液之间完全阻隔。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射座1与导管3之间还设有导管锁5。通过增加导管锁,可以保证了注射座与导管之间的连接更紧密,防止了导管的脱落,造成医患的紧张以及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46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