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1644.9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4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付彦超;张耀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静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63900 河南省驻***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食道 上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其中食道疾病是消化内科中常见的疾病,针对食道上药时,十分不方便。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950883U)公开了一种可精确控制剂量的消化内科用食道上药器,虽然都能够实现对药液的上药处理,利用导管伸入食道内并在病灶部位直接涂药,但是在药液上药过程中,食道内亮度较低,仅通过镜头进行观察,可视性效果差,视野亮度受影响,不利于病患部位的观察和精确定位,并且在给药时,药物通过上给药细管和下给药细管的开口在导药槽上,对创伤面给药,给药过程中,给药构件位置不稳定,容易发生上下滑动,造成给药位置不准确,难以对创伤部位精确上药,并且食道内壁存在若干褶皱,给药构件上药时易存在死角,难以实现充分上药,影响上药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包括影像显示装置、药液注射器、加压气囊、食道上药器、膨胀气囊和探测头,所述食道上药器上设有导气管,导气管前端穿过探测头连通膨胀气囊,所述探测头表面镶嵌有摄像头和LED照明灯,摄像头通过导线与所述影像显示装置电连接,影像显示装置上设有照明开关、电源开关、摄像开关和显示器,所述导气管后端固定在端封板上,导气管内部设置为导气腔,导气管贯穿端封板连接导气管,导气管连通导气腔,导气管另一端连接加压气囊,所述探测头和端封板之间的导气管外侧套设有上药管,上药管后端固定在端封板上,上药管内部设有给药通道,上药管表面均匀设有若干药液流出孔,若干药液流出孔连通给药通道,上药管外侧包裹有上药棉,上药棉外表面设有若干按摩凸,所述端封板上连接导药管,导药管贯穿端封板与所述给药通道连通,导药管另一端连接药液注射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膨胀气囊设置在探测头的前侧,膨胀气囊表面设有防滑纹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显示器电连接影像显示装置,照明开关和摄像开关均电连接电源开关,电源开关电连接电源插头,照明开关与所述LED照明灯电连接,摄像开关电连接影像显示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压气囊与导气管连接处设有进气单向阀,导气管上安装有泄压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液注射器表面设有刻度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探测头的直径小于上药管外侧包裹的上药棉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消化内科食道上药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便于人们观察食道内病患情况,准确寻找病患位置,提高了食道上药操作的可视性;实现对食道上药器位置的固定,避免上药时发生滑动,稳定性好,便于控制膨胀气囊的充放气,操作方便;实现药液的均匀涂抹,上药棉外表的按摩凸有效将食道内壁褶皱撑开,实现食道的充分上药,避免出现死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源插头、2-导线、3-照明开关、4-电源开关、5-摄像开关、6-显示器、7-影像显示装置、8-药液注射器、9-加压气囊、10-食道上药器、11-导气管、12-导药管、13-端封板、14-按摩凸、15-上药棉、16-药液流出孔、17-给药通道、18-上药管、19-导气腔、20-摄像头、21-膨胀气囊、22-防滑纹路、23-探测头、24-LED照明灯、25-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静,未经李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1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