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拼接网架预应力钢筋锚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80213.0 | 申请日: | 2016-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0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岑;刘春;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生态屋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E04C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接 网架 预应力 钢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锚具,尤其涉及一种拼接网架预应力钢筋锚具。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结构承受载荷之前,预先对其施加应力,使其在外载荷作用时的受拉区混凝土内产生压应力,用以抵消或减小外载荷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者裂得比较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先张法是在预制台座或者其他固定位置的锚具上张拉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卸掉锚具,放松钢筋,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后张法是指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浇筑混凝土前预先留有孔道,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在孔道内穿入钢筋,然后张拉锚固,最后在孔道内注入水泥浆。
随着空间结构的兴起,网架结构在建筑行业越来越活跃。先张法和后张法都不能满足拼接网架施加预应力的需求。拼接网架预应力要求将预应力施加在网架的钢筋或桁架上,现有的预应力锚具都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锚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网架预应力钢筋锚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预应力施加在拼接网架的钢筋或桁架上的技术缺陷。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拼接网架预应力钢筋锚具,包括锚具本体,所述锚具本体由上锚板和下锚板通过螺栓拼接而成,所述上锚板的下表面上开有至少一个半圆柱形上凹槽,所述下锚板的上表面上对应开有相同数量的半圆柱形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拼接后形成容置钢筋的主贯通腔。
可选地,所述上凹槽的数量为1,所述下凹槽的数量相应为1,所述上凹槽与下凹槽拼接而成的主贯通腔位于所述锚具本体的中心处。
由上,所述上锚板上位于上述主贯通腔两侧处对称设置有两个辅贯通腔。
由上,所述主贯通腔的直径大于所述辅贯通腔的直径。
由上,所述锚具本体上位于主贯通腔与每个辅贯通腔之间处设置有垂直于该主贯通腔和辅贯通腔的螺栓连接孔,上述螺栓通过该螺栓连接孔将上锚板和下锚板拼接起来。
可选地,所述上凹槽的数量为3,所述下凹槽的数量相应为3,所述上凹槽与下凹槽拼接而成的三个主贯通腔均匀间隔设置。
由上,位于中间的主贯通腔的直径大于位于两侧的主贯通腔的直径。
由上,所述每两个相邻的主贯通腔之间设置有一个螺栓连接孔,上述螺栓通过该螺栓连接孔将上锚板和下锚板拼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拼接网架预应力钢筋锚具,将锚具本体采用分体结构,由上锚板和下锚板通过螺栓拼接而成,设计简单,易于拆装,施工快速高效,便于清洗,不仅适用于拼接网架,可将预应力施加在网架的钢筋或桁架上,而且适用于其他需要施加预应力的项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拼接网架预应力钢筋锚具提供的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拼接网架预应力钢筋锚具提供的另一结构的主视图。
图中:
1、上锚板;2、下锚板;3、主贯通腔;4、辅贯通腔;5、螺栓连接孔;
51、通孔;5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接网架预应力钢筋锚具,包括锚具本体,锚具本体采用分体结构,由上锚板1和下锚板2通过螺栓拼接而成,在上锚板1的下表面上开有至少一个半圆柱形上凹槽,并在下锚板2的上表面上对应开有相同数量的半圆柱形下凹槽,将上锚板1和下锚板2拼接后,上凹槽和下凹槽形成容置钢筋的主贯通腔3。
通过将锚具本体采用分体结构,设计简单,易于拆装,施工快速高效,便于清洗,不仅适用于拼接网架,可将预应力施加在网架的钢筋或桁架上,而且适用于其他需要施加预应力的项目。
具体地,锚具本体为长方体,长为80至86毫米,宽为24至28毫米,高为38至44毫米。优选地,上锚板1和下锚板2的高度相同。
示例性地,上凹槽的数量可以优选为1,则下凹槽的数量相应为1,上凹槽与下凹槽拼接而成的主贯通腔3位于锚具本体的中心处。在上锚板1上,或者下锚板2上,位于主贯通腔3两侧处对称设置有两个辅贯通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生态屋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生态屋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0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火反光建材面板
- 下一篇:安装锁夹、太阳能光伏屋面及具有其的建筑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