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穹顶的铝合金穹顶节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0109.1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5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胡玮婧;罗会信;陈冬冬;彭豪;魏齐;汪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7/08 | 分类号: | E04B7/08;E04B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穹顶 铝合金 节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穹顶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穹顶的铝合金穹顶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大跨度建筑及相应的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是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人们对大跨空间的需求,穹顶结构越来越多地在建筑结构中得到应用,其中单层铝合金穹顶结构逐渐增加。
铝合金穹顶结构除了具有传统钢结构穹顶的优点,如杆件结构少、外形简洁明快、受力合理、结构形式富有艺术性。单层网壳结构的另一特点是结构施工比较方便,由于铝合金的自重很小,屋面结构一般也较轻,因此进行屋盖安装时不需使用大型起重设备,施工时脚手架和模板也不是必需的,因而和其他结构形式的施工过程相比,可以降低施工费用。因此,铝合金穹顶相比于钢结构穹顶具有高档美观、加工工艺好、耐腐蚀、重量轻的特点,使得铝合金穹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穹顶空间结构分为三大主要类型:薄壳结构、网格结构和张力结构,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的应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主要以铝合金单层网壳、双层网壳和网架为主,其中单层网壳的研究较少。
从某种意义上讲,网壳的发展史也是网壳节点的发展史,由于单层球面网壳是曲面结构,杆件和节点连接要求严格,所以节点除了有坚固、美观、构造简单、易于加工制作等特点,还在受力形式和保证单层穹顶稳定性上有较高要求,在建筑造型表现方面还需挖掘。
因此,对单层铝合金穹顶结构进行改造,拓展预应力结构的实现形式,丰富该结构类型的建筑表现内容,成为当前业界亟需改进的目标。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穹顶的铝合金穹顶节点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用于穹顶的铝合金穹顶节点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穹顶的铝合金穹顶节点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和圆环状的联结,所述联结的圆周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方槽、第二方槽、第三方槽、第四方槽、第五方槽和第六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插入第一方槽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插入第二方槽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插入第三方槽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插入第四方槽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插入第四方槽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插入第五方槽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插入第六方槽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槽、第二方槽、第三方槽、第四方槽、第五方槽和第六方槽之间分别沿着联结中心环形分布,所述第一方槽、第二方槽、第三方槽、第四方槽、第五方槽和第六方槽之间结构形式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槽、第二方槽、第三方槽、第四方槽、第五方槽和第六方槽的四周端面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一端的四端面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另一端的四端面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螺栓孔。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螺栓孔均通过防松动螺栓与第二螺栓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松动螺栓包括螺栓头和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套装在螺栓头上,所述第一垫圈的一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锯齿突起,所述螺栓头与第一垫圈相向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设置有第二锯齿突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和联结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的截面均为方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内均嵌有若干个第一支架装置,所述联结内嵌有第二支架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和联结的外表面均镀有一层耐腐蚀耐高温的合金镀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的中间杆部均呈圆弧状并圆弧角度各不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0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屋面防水保温结构
- 下一篇: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