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9336.2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4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熊敬;席冬梅;魏秦;巫旋;向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H39/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肢 辅助 恢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 。
背景技术
目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是专为残疾儿童、成人(脑瘫、脊柱裂、肌肉残疾,中风、偏瘫、多发性硬化、截肢、四肢麻痹、帕金森综合症、肌力低下、肌肉萎缩、心血管疾病、关节手术后)的需要设计。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对称性训练减少左右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差异,激发肌肉的潜能,增强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增强病人自信,增强病人协调和稳定。
传统的下肢辅助恢复装置结构复杂、功能单一、恢复效果不显著,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怎样设计生产出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恢复效果显著、易推广的下肢辅助恢复装置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穴位刺激技术,更加快速有效的帮助病人恢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包括支架和脚踏板,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且第一固定环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伸缩装置,且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安放有上微电流刺激片,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下方设置有脚踝固定环,且第二固定环和脚踝固定环之间安装有下微电刺激片,所述支架的底端安装有脚踏板,且脚踏板与支架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脚踏板由穴位刺激层和减震层组成,且减震层设置在穴位刺激层的底端,所述上微电流刺激片和下微电流刺激片的下端分别设有微电流发生装置,且微电流发生装置安放在支架的内部,所述微电流发生装置之间安放有总控制装置和微型电源装置,且微型电源装置设置在总控制装置的右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上分别设置有左卡扣和右卡扣。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脚踝固定环的内部粘接有海绵防护层。
优选的,所述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旋钮。
优选的,所述穴位刺激层和减震层之间安放有穴位刺激发生装置。
优选的,所述总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微电流发生装置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且总控制装置的输入端与微型电源装置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微电流刺激片和下微电流刺激片分别安装在支架的内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采用多穴位刺激技术,更加快速有效的帮助病人恢复;穴位按摩刺激和微电流穴位刺激技术的使用,有助有患者快速回复;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脚踏板的角度,直至适合患者;伸缩装置的设计,可以根据患者下肢具体尺寸进行相应的调节,灵活性较高;设备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恢复效果显著、易推广,可以很好的满足使患者和市场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脚踏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包括支架4和脚踏板11,支架4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1,且第一固定环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9,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伸缩装置5,且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之间安放有上微电流刺激片8,第二固定环9的下方设置有脚踝固定环7,且第二固定环9和脚踝固定环7之间安装有下微电刺激片6,支架4的底端安装有脚踏板11,且脚踏板11与支架4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12,脚踏板11由穴位刺激层14和减震层16组成,且减震层16设置在穴位刺激层14的底端,上微电流刺激片8和下微电流刺激片6的下端分别设有微电流发生装置17,且微电流发生装置17安放在支架4的内部,微电流发生装置17之间安放有总控制装置18和微型电源装置19,且微型电源装置19设置在总控制装置18的右端,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上分别设置有左卡扣2和右卡扣3,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9和脚踝固定环7的内部粘接有海绵防护层10,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12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旋钮13,穴位刺激层14和减震层16之间安放有穴位刺激发生装置15,总控制装置18的输出端与微电流发生装置17的输入端通过导线20电性连接,且总控制装置18的输入端与微型电源装置19通过导线20电性连接,上微电流刺激片8和下微电流刺激片6分别安装在支架4的内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未经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9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无刷电机转动方向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