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78934.8 | 申请日: | 2016-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0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何佳春;李波;傅强;赖凤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 地址: | 311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节肢动物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
背景技术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中,网捕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取样方法。该方法采用尼龙制作的捕虫网,套与带长杆的圆形金属制框架上,人握住框架上的长杆在地面、空中或树枝等节肢动物活动栖息的场所来回扫动以捕捉节肢动物的一种捕虫方式。然而,该方法在捕捉过程中往往由于未及时收住网口,而使得捕捉在尼龙网中的活体节肢动物逃逸,此外在从尼龙网袋中收取进入网中的节肢动物样品时,十分费力,收集的过程又中往往遗漏许多体型微小的昆虫(如赤眼蜂、缨小蜂)从而造成样品的遗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的技术方案,该取样网可以将尼龙网采集到的样品,通过捕捉挥动的过程将样品甩进样品容器中,然后快速拆换样品容器,将采集到的样品密封保存好后重新进入扫网捕虫的工作,有效减少网捕法取样时节肢动物样品的收集时间,也大大减少了样品遗漏的损失,从而提高在野外采集节肢动物标本的效率,具有简单高效,经济实用的特点。
所述的一种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形尼龙网,漏斗形尼龙网上部开口配合设置圆形框,漏斗形尼龙网下部开口内配合设置螺纹连接管,螺纹连接管下方设置与其螺纹连接的样品容器。
所述的一种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形尼龙网的纱网孔径为30-50目。
所述的一种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其特征在于样品容器上端容器口设有螺纹,样品容器上端容器口配合设置与其螺纹连接的容器盖。
所述的一种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容器为上端开口、下端密封的圆柱形塑料管,圆柱形塑料管的圆柱体高度为60-120mm,圆柱体横截面的直径为15-45mm。
所述的一种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其特征在于圆形框一侧配合设置手柄。
上述一种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可以将尼龙网采集到的样品,通过捕捉挥动的过程将样品甩进样品容器中,然后快速拆换样品容器,将采集到的样品密封保存好后重新进入扫网捕虫的工作,有效减少网捕法取样时节肢动物样品的收集时间,也大大减少了样品遗漏的损失,从而提高在野外采集节肢动物标本的效率,具有简单高效,经济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形尼龙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样品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圆形框、3-漏斗形尼龙网、4-螺纹连接管、5-样品容器、6-容器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便捷式节肢动物取样网,包括漏斗形尼龙网3,漏斗形尼龙网3上部开口配合设置圆形框2,漏斗形尼龙网3下部开口内配合设置螺纹连接管4,螺纹连接管4下方设置与其螺纹连接的样品容器5。所述的漏斗形尼龙网3的纱网孔径为30-50目。样品容器5上端容器口设有螺纹,样品容器5上端容器口配合设置与其螺纹连接的容器盖6,能密封保存样品,使采集到的节肢动物样本不易逃逸。
所述的样品容器5为上端开口、下端密封的圆柱形塑料管,使采集的样品不会漏出;圆柱形塑料管的圆柱体高度为60-120mm,圆柱体横截面的直径为15-45mm。圆形框2一侧配合设置手柄1,便于手持。
使用时现将漏斗形尼龙网3上端套在圆形框2上,下端螺纹连接管4与样品容器5连接好,采集样品时来回挥动取样网,当有节肢动物扫入漏斗形尼龙网3内时,可以凌空挥动取样网,使得漏斗形尼龙网3上的样品甩入样品容器5中;当看到样品容器5装满时,可将样品容器5与漏斗形尼龙网3拆开,盖上容器盖6,密封保存样品,然后安装一个空的样品容器5装到漏斗形尼龙网3上,可重新进入网捕取样的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89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