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导电膜及触控模组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6663.2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9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红;肖江梅;谢文;王涛;吕品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刘畅,夏平 |
地址: | 215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膜,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触控显示的触控导电膜以及应用所述触控导电膜的触控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其易于使用、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等优点,广泛地被应用各种数字信息系统所使用。但长久以来触摸屏应用领域都是电阻式触摸屏的天下,iPhone的全球风靡将投射式电容式触摸屏的使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其在整个市场的影响力迅速提高,并有望夺取了触摸屏的霸主地位。展望未来,投射式电容式触控凭借其丰富和舒适的用户体验,将在今后取得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目前,投射电容式触摸屏主要应用于各种手机。随着支持触摸屏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布,将大大促进触摸屏在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上的使用。除此之外,车载多媒系统、电子书、智能家电和中大尺寸液晶电视等将成为推动投射电容式触摸屏新一轮发展的动力。
由于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给用户带来舒适的用户体验,支持多手势和多点触摸,天生的高透光率及高清晰度,因而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中大尺寸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广,现有的设计方案已无法满足更大尺寸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控导电膜通常包括引线通道和导电通道,两者之间为分离式结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难以对位,容易脱落导致稳定性不佳和生产良率较低,而且还会带来工艺流程和工时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触控导电膜难以对位、容易脱落导致稳定性不佳和生产良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稳定性较好和生产良率较高的触控导电膜。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导电膜,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网格,所述基板的可视区和非可视区的导电网格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可视区包括多个第一凹槽,所述非可视区包括多个第二凹槽,所述导电网格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是相邻的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的10-50倍。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纵切面为矩形、倒梯形或两者组合。
优选的,所述倒梯形的开口宽度大于下底宽度。
优选的,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单元为矩形、菱形或不规则图形。
优选的,所述基板包括基底层和UV胶层,所述UV胶层位于所述基底层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UV胶层上。
优选的,所述可视区的所述第一凹槽延伸入所述非可视区内的第二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可视区和所述非可视区之间还包括辅助连接导线,所述辅助连接导线分别与所述可视区和所述非可视区的导电网格一体成型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视区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导电通道和导电网格被切断后形成的非导电通道,非可视区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引线通道。
优选的,所述导电通道通过引线通道引出与外部电连接,单根导电通道由一根或多根引线通道引出。
优选的,所述非可视区包括接地屏蔽线,所述接地屏蔽线位于所述可视区和引线通道之间,或者位于所述引线通道的外围与所述触控导电膜的边缘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导电膜,所述触控导电膜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网格,所述基板的可视区和非可视区的导电网格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触控导电膜,所述触控导电膜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网格,所述基板的可视区和非可视区的导电网格为一体成型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导电膜的可视区和非可视区的导电网格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不需要额外进行对准、压合连接等,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而且也提升了稳定性,避免了二次连接带来的诸多不便,对应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导电膜的可视区和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导电膜的可视区和非可视区的导电网格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导电膜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导电膜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导电膜的沟槽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导电膜的沟槽另一结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学,未经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66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利用光能的电子产品TP面板
- 下一篇:智能分析判断追踪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