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化环境数据智能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6108.X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8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物;李雪平;李千扬;张丽娟;冯迭腾;林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矿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化 环境 数据 智能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数据采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化环境数据智能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数据采集装置需要利用传感器,尽管传感器技术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就传感器本身而言,还达不到许多测量的要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外围相关技术的发展,把传感器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以期获得具有自学习、自诊断、自校准、数字双向通信等功能的智能传感器。从使用的角度,传感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研究工作大都集中在硬件方面,虽然不断利用新材料研制敏感器件,改进传感器芯片的制造工艺,提高芯片的质量,以及通过外电路补偿改善传感器的线性度、稳定性和输出漂移,但传感器都没有根本性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举世瞩目的成就带来了数字化的革命,对仪器仪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传感器的综合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响应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传统传感器的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多种测试要求,所以将微处理器智能技术用于传感器。20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又将微机械加工技术应用到传感器,从而产生出新概念的智能传感器。
现有的智能采集装置虽然利用微处理器实现了智能化,但是其各功能模块的集成程度低,需外界电源,且需要使用有线线路来实现与网关通讯方式,紧急情况下,有线线路容易出现故障,这对于应急情况下地下管廊空间的环境数据采集传输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度集成化,能够采集处理储存环境数据,并与网关无线通讯,便于应急情况下地下空间环境数据采集的集成化环境数据智能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智能采集装置提供电源,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环境参数并将其放大转化为数字电信号,所述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微处理器模块集成在单块芯片上,该微处理器模块接收、处理及储存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网关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化环境数据智能采集装置采用微机电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光传感器、声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中至少二种。
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控制多路开关实现各传感器的环境数据采集。
进一步的,微处理器与传感器模块之间双向通讯,微处理器能够控制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能够将采集数据反馈给微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包括标度换算程序模块、数字调零程序模块、非线性补偿程序模块、温度补偿程序模块、数字滤波程序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讯为ZigBee、Z-wave、蓝牙、Wifi以及RF射频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集成化环境数据智能采集的方法如下:
1)所述传感器模块采集环境数据,并将其放大转化为数字电信号数据;
2)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对所述数字电信号数据智能计算补偿并储存数据;
3)所述采集装置将采集储存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网关连接。
进一步的,在步骤1)之前,微处理器模块利用存储在PROM内的计量特性数据进行自我校正。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述微处理器模块通过补偿方式对所述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信号数据进行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高度集成化,能够智能采集处理储存环境数据,并与网关无线通讯,便于应急情况下地下空间环境数据采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矿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矿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6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产品用复合壳体及电子产品
- 下一篇:计算机机架系统和机架附接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