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识别码的烟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1836.1 | 申请日: | 201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6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张敏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透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10 | 分类号: | B65D85/10;B65D5/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31252 | 代理人: | 董颖芳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识别码 烟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识别码的烟盒。
背景技术
香烟盒,尤其是硬包装的香烟盒,通常由烟盒外包本体和内衬突出部折叠粘贴构成。烟盒外包本体的外表面通常印刷非常精美,而且各品牌的烟盒外包本体的版面、印制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假冒香烟是烟草行业非常难以控制现象。
鉴于烟盒外包本体的外表面版式固定、排版精美,而且暴露在商品的外表上,商家很难提供一种生产加工简单方便的烟盒,既能使得商家方便地知晓追踪商品的流向,又能有效满足防伪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烟盒,不仅加工方便,而且能使得商家方便地知晓追踪商品的流向,又能有效地满足商家和消费者的防伪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识别码的烟盒,包括烟盒外包本体,所述烟盒外包本体包括盒盖和位于所述盒盖的翻折部,所述烟盒外包本体的所述翻折部的外表面具有第一识别码。
优选地,所述烟盒外包本体在除所述翻折部以外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二识别码,所述第二识别码暴露在所述烟盒的外部。
更为优选地,所述的烟盒上的第一识别码与第二识别码具有关联属性。
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二识别区位于烟盒外包本体的侧部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识别码靠近所述盒盖的开口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识别码直接设置在翻折部外表面上,避免了烟盒包装本体的双面印刷、降低成本;
2、立体烟盒的第一识别码位于烟盒内部,必须拆开包装后才能暴露出第一识别码,使得第一识别码难以被仿制破译;第二识别码位于烟盒外部,在烟盒没有被打开包装之前(没有被实现最终销售之前)被识别,方便随时监控商品流向;
3、在烟盒的制作环节,第一识别码与第二识别都位于的外表面,能够一次性同时进行设置,不仅加工制作方便,还能确保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很方便地对第一识别码和第二识别码同时读取进行绑定,以实现属性关联;
4、第二识别码的设置位置能确保烟盒及成包入盒的香烟在生产、物流过程中很方便地读取并且和后续的批量包装进行数据绑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烟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烟盒包装本体被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中,1、烟盒外包本体;2、内衬突出部;3、第一识别码;4、第二识别码;5、翻折部;8、侧部;9、折痕;10、盒盖;11、盒盖开口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特征、技术手段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2为第二识别码4位于烟盒侧部的示意图。图1烟盒由烟盒外包本体1和内衬突出部2折叠并粘贴构成,烟盒外包本体1上的盒盖10翻转能打开或闭合烟盒。图2的实施例中,虚线部分表示折痕,实线部分为轮廓线。图2的平面图沿折痕弯折并粘贴可形成图1烟盒的立体烟盒外包本体1(包括盒盖10的部位),在弯折粘贴过程中,图2的翻折部5被沿折痕向内表面翻折并粘贴,使翻折部5位于立体形状的盒盖10的内部,翻折部5的外表面在烟盒的盒盖10被打开后暴露在外,第一识别码3才被暴露出来并被识别。为便于识别第一识别码3,第一识别码3位于盒盖10上靠近盒盖开口线11位置,即靠近盒盖的开口位置。
第二识别码4设置在烟盒外包本体1除翻折部5之外的位置的外表面上,使得烟盒外包本体1翻折粘贴后、第二识别码4暴露在立体形状的烟盒的外部(即第二识别码4设置在除翻折部5之外的位置的外表面,并避开烟盒外包本体1上被翻折粘贴后遮挡的部位),以使得第二识别码4能够直接被从烟盒外部进行识别,以实现物流监控、防伪等功能。最终消费者购买香烟后,打开包装,翻转盒盖10,暴露出位于盒盖10内侧的第一识别码3。最终消费者可以使用手机等终端扫描(识别)第一识别码3,获知防伪或其他商家希望消费者知晓的信息。
第二识别码4位于立体烟盒侧部8的外表面,不仅结构美观,不影响原有的烟盒外包装的整体排版,而且第二识别码4可以在香烟没有被打开包装之前(没有被实现最终销售之前)被识别,能确保烟盒及成包入盒的香烟在生产、物流过程中很方便地读取并且和后续的批量包装进行数据绑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透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透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18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震型网络交换机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监控管理的OLED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