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风能供电十重控制智能升降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68473.6 | 申请日: | 2016-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5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燕;蔡和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春燕;蔡和柱 |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E01F1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风能 供电 控制 智能 升降 | ||
技术领域:
一种智能升降桩,尤其是一种太阳能风能供电十重控制智能升降桩。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停车已成为中国的大问题。自己有车位却被别人挤占或下车开车位锁、车走锁车位锁非常麻烦。手动升降桩需要人来看管,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市面上现有升降桩为单一控制且价位动辄上万甚至更高。给电机供电需要从室内布线到室外,挖土埋管,费时费工,耗费能源,不经济。单控一旦失效就无法控制升降桩,非常不人性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停车位被挤占、开锁车位锁繁琐,取电困难不方便、布线因场地等因素不经济,单控一旦失效就无法控制升降桩的问题,发明一种太阳能风能供电十重控制智能升降桩。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风能供电十重控制智能升降桩,其特征在于由手机WIFI模块、GSM模块、蓝牙模块、滚码遥控发射器、滚码遥控接收器、接近开关、雷达开关、压力传感器、车牌识别器、刷卡控制器、手动按钮、太阳能硅光板、风力发电机、逆变器、电瓶、升降桩组成;手机WIFI模块、GSM模块、蓝牙模块、滚码遥控接收器、接近开关、雷达开关、压力传感器、车牌识别器、刷卡控制器与升降桩以有线形式相连用以控制升降,太阳能硅光板、风力发电机、逆变器、电瓶与升降桩以有线形式相连用以供电。手机WIFI、GSM、蓝牙控制,简单便捷;滚码遥控具有极高保密性,每次发送代码唯一且不重复;接近开关动作可靠,性能稳定,频率响应快,应用寿命长;雷达感应距离更远,角度广,无死区,不受环境、温度、灰尘影响;压力传感器通过外力产生压电阻抗效果,从而使阻抗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进而控制升降桩;车牌识别器、刷卡控制器方便实用;手动按钮确保升降桩能够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太阳能风能发电,解决因场地、布线等因素影响取电不方便的问题,省时省工,使用再生能源供电,为国家节约能源,符合节能环保理念。手机WIFI、手机GSM、蓝牙、滚码遥控、接近开关、雷达开关、地压式感应、车牌识别器、刷卡、手动十种不同方式控制升降桩,增强了升降桩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从根本上解决单控一旦失效就无法控制升降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太阳能风能供电十重控制智能升降桩结构图。
1是手机WIFI模块,2是GSM模块,3是蓝牙,4是滚码遥控发射器,5是滚码遥控接收器,6是接近开关,7是雷达开关,8是压力传感器,9是车牌识别器,10是刷卡控制器,11是手动按钮,12是太阳能硅光板,13是风力发电机,14是逆变器,15是电瓶,16是升降桩。
具体实施方式:
太阳能风能供电十重控制智能升降桩是这样实现升降的:(结合说明书附图1)手机WIFI模块1接收下降或升起升降桩指令,将指令传输给升降桩16,升降桩16动作下降或升起;GSM模块2接收下降或升起升降桩指令,将指令传输给升降桩16,升降桩16动作下降或升起;蓝牙模块3接收下降或升起升降桩指令,将指令传输给升降桩16,升降桩16动作下降或升起;滚码遥控发射器4发射下降或升起指令,滚码遥控接收器5接收指令,控制升降桩16下降或升起;当车逐渐靠近接近开关6,接近开关6动作控制升降桩16下降,当车远离接近开关6,接近开关6动作控制升降桩16升起;雷达开关7感应到车后,控制升降桩16下降,车走后控制升降桩16升起;当车压到压力传感器8后,压力传感器8将下降信号传输给升降桩16,升降桩16下降,当车驶出后,压力传感器8将上升信号传输给升降桩16,升降桩16上升;车牌识别器9识别车牌后,将下降信号传输给升降桩16,升降桩16下降,当车驶出后,升降桩16上升;刷卡控制器9接收下降指令,控制升降桩16下降,当车驶出后,升降桩16上升;按动手动按钮11,升降桩16下降。太阳能硅光板12、风力发电机13、逆变器14、电瓶15配合使用,提供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春燕;蔡和柱,未经王春燕;蔡和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8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