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管路快速充压耐久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7849.1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飞虎;杜一鸣;王和;李丽远;陈国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斯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管路 快速 耐久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管路快速充压耐久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的发动机进气歧管都是采用铝合金产品,由于塑料产品特有的优点,国外对塑料进气歧管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宝马、现代、日产等高档汽车上均使用了塑料进气歧管。塑料进气歧管要求材料必须具有耐高温、强度高以及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热化稳定性优良等方面的特点。
由于进气歧管在工作中需要承受发动机的振动负荷、节气门和传感器的惯性力负荷以及进气压力脉动负荷,需要考察进气歧管在经历10000次压力冲击后的耐久性能。目前的测压设备主要是手动进行控制,由于需要经历上万次的压力冲击试验,传统的设备无法满足目前的要求,因而亟待开发出一种能够快速自动进行冲压耐久试验的设备对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管路快速充压耐久试验系统,能够快速自动对管路进行耐久试验。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管路快速充压耐久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减压阀、缓冲罐、开关阀、试验件、排气阀以及压力控制器;所述空压机通过所述减压阀与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与所述开关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缓冲罐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将缓冲罐内部的压力信息传送给所述压力控制器;所述开关阀的排气口与所述试验件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试验件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将试验件内部的压力信息传送给所述压力控制器,所述试验件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开关阀以及排气阀启停。
优选地,所述空压机与所述减压阀之间连接有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开关阀与所述试验件之间连接有球阀。
优选地,所述压力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装置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芯片使试验系统在允许范畴内实现多工况加载,试验系统可实现2MPa内压力加载,反应速率达到0.1s以下,而且能够通过受试条件及要求进行能力扩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试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管路快速充压耐久试验系统,包括空压机1、减压阀2、缓冲罐3、开关阀4、试验件5、排气阀6以及压力控制器7;所述压力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利用LAB IVEW软件编制控制程序。
所述空压机通过所述减压阀与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连通,空压机为系统提供连续、稳定的压力气体,是系统的动力源,减压阀用来将气路气体减压至合适压力;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与所述开关阀的进气口连通,缓冲罐是为了储存压力气体,便于在短时间内对试验件进行充气;所述空压机与所述减压阀之间连接有过滤器8,所述缓冲罐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9,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将缓冲罐内部的压力信息传送给所述压力控制器;所述开关阀的排气口与所述试验件的进气口连通,开关阀通过压力控制器进行控制,具有快速开启和关闭的功能;所述开关阀与所述试验件之间连接有球阀10,球阀是通过控制阀门开度来进行流量调节。所述试验件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将试验件内部的压力信息传送给所述压力控制器,所述试验件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阀的进气口连通。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可将缓冲罐及试验件内的压力值反馈给上位机显示。
如图2所示,在进行压力试验时,首先通过空压机产生压力气体,经减压阀减压后进入缓冲罐,缓冲罐充满后,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为当前压力值。此时,关闭排气阀,调节好球阀的开度后,打开开关阀,让气体快速进入到试验件内,第二压力传感器反馈达到0.49MPa,关闭开关阀,按试验要求满足保压时间后,打开排气阀,完成一次试验,然后循环往复,一共进行10000次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空压机需要持续不断的供气,压力传感器只起监测作用,试验系统采用开环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斯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未经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斯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7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