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群众护线员管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3122.6 | 申请日: | 201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3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展;郑贤舜;夏陈喆;夏惠惠;陈海宏;梁一晨;金海晨;郑晟;徐金雷;叶洪;蔡丽芳;蔡轼;钱康;赵璞;施正钗;韩峰;黄新克;卢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群众 护线员 管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群众护线员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电力在现代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现代都市的运转基本都是依靠电力来进行运转的,由此可见电力能源的重要性。
在电力能源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产生和运输两个部分,产生即为发电站,运输则是贯穿整个都市连接每一个用电户的电线,在电力系统中,运输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在电力运输过程中,假如出现某一处线路故障那么就会导致一片区域的故障,因而线路故障的及时维修和日常养护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然而现有电力局工作人员人数并不是很多,而一个城市的线路电网则是相当庞大的,所以仅仅是通过电力局工作人员实现对线路的日常养护是不现实的。
因而现有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在电力线路中某个区域内的用户,选出几人作为电力护线员,通过电力护线员实现对线路的日常养护和故障发现,在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有效的通知电力局,电力局工作人员就能够及时的对线路进行维修了,但是现有的护线员的管理是通过人员编排制度来实现管理的,对于护线员的工作都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因而很容易出现在线路故障的时候,护线员不知道线路已经故障因而没有报告,导致需要电力局工作人员到达故障位置判断故障以后再返回进行维修,这样群众护线员的作用就完全无法体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对群众护线员进行管理的群众护线员管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群众护线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服务器,设置在电力局内,其内具有数据库和工作模块,所述数据库内存储有护线员人员信息、工作人员信息和电网信息,其中该管理服务器与外部地图服务终端耦接,以及将地图信息加入到电网信息内,所述工作模块用于发出进行维修数据,并接收线路故障数据和维修完成数据;
工作人员终端,耦接于管理服务器内的工作模块,以接收工作模块发出的进行维修数据,并向工作模块发送维修完成数据。
群众护线员终端,耦接于管理服务器内的工作模块,以向工作模块发送线路故障数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行维修数据包括线路故障地点、故障线路电流和故障现场图像,所述维修完成数据包括维修地点、维修完成现场图像和维修人员,所述线路故障数据包括故障地点、故障申报人员和故障现场图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群众护线员终端包括:
通讯装置,与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以发送线路故障数据到管理服务器内;
线路故障检测装置,耦接于通讯装置以检测外部线路故障,并将线路故障数据发送至通讯装置;
打卡装置,耦接于通讯装置,以将群众护线员的打卡数据传输到通讯装置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讯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通信电路板,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为一面开口的盒体结构,所述盖板嵌入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有放置通信电路板的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上设有若干根固定柱,所述通信电路板上开设有数量和位置均与固定柱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柱插入到固定孔内将通信电路板固定,所述盖板盖在固定柱背向壳体底部的一端,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池仓,其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电池仓可滑移的嵌入到开口内,所述开口的口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电池仓相对卡槽的一侧开设有卡块,当电池仓通过开口滑入到壳体内时,卡块嵌入到卡槽内将电池仓与开口相固定,所述打卡装置为指纹打卡器,其设置在壳体相邻开口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信电路板包括:
通信芯片,该通信芯片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耦接于线路故障检测装置以接收线路故障检测装置发出的线路故障数据,以将线路故障数据调制后通过输出端输出;
放大电路,耦接于通信芯片的输入端,还耦接有天线,以将通过通信芯片调制后的线路故障数据进行放大后通过天线发送至管理服务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大电路包括:
三极管Q1,该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通信芯片,还耦接有电阻R1后耦接于电源,其集电极耦接有电阻R2后耦接于电源,发射极耦接有电阻R3后接地;
三极管Q2,该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有电容C1后耦接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耦接有电阻R4后接电源,以及耦接有可变电阻R5后接地,其集电极耦接有电阻R6后耦接于电源,发射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31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高金属质感亮雾同体效果的塑胶件
- 下一篇: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