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1834.4 | 申请日: | 201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0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宁;李海;陆慧峰;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恒通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拼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许多一二线城市已开始建造地下管廊,学习西方的技术经验,为城市规划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同时由于我国的技术起步晚,地下管廊的施工中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将管廊水平移动,由于施工时的管廊质量大,明挖状态下可以通过吊车将管廊吊人坑道,但是要与前段管廊对接还需要将管廊水平移动以达到与前段管廊接触的目的,现有的技术均是采用人工调整的方式,通过吊车和人为施工保证管廊位置,同时利用螺栓等紧固件提供水平推力,将管廊移动到位,这种方式既耗时耗力,又无法准确保证管廊位置,同时吊车在起吊与调整位置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准确定位的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使得地下管廊在施工过程中不再通过人工确定施工位置,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通过施工装置来移动地下管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中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包括管廊体、位于管廊体下方的多组运输轮组、位于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部的运输轨道和位于管廊体后方的牵引装置;所述的运输轮组均布在所述的管廊体底部,与所述的管廊体形成可拆卸式的连接,所述的运输轮组同时位于所述的运输轨道内,在所述的运输轨道内自由移动;所述的牵引装置与所述的管廊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管廊体包括螺母孔、连接孔、连接凸台、连接凹槽和吊耳;所述的螺母孔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外壁内部,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孔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外壁内部,与所述的螺母孔联通,同时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凸台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前端,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凹槽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后端,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所涉及的吊耳位于所述的管廊体上,水平方向放置,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的连接螺栓贯穿所述的连接孔;所述的螺母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的连接螺母与所述的连接螺栓适配,并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螺栓、连接螺母、螺母孔和连接孔共有八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管廊体前后端的四角处;所述的连接凸台和连接凹槽相互配合,均为“回”字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轮组包括滚轮和轮组支架;所述的滚轮位于所述的轮组支架下方,与所述的轮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轮组支架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底部,与所述的管廊体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轮组支架上设有固定螺栓和固定螺纹孔;所述的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的管廊体,与所述的固定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的固定螺纹孔贯穿所述的轮组支架,数量与所述的固定螺栓相同;所述的固定螺栓和固定螺纹孔数量不少于1个,均布在所述的轮组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缆绳和牵引机;所述的缆绳穿过所述的吊耳,与所述的管廊体连接;所述的牵引机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后方,所述的缆绳缠绕在所述的牵引机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采用滚轮运输的方式,既可以准确定位安装管廊,又可以减少人工调整管廊位置,同时减少移动管廊所需动力,如此降低了施工时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减小了施工时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A-A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
其中:1.管廊体、2.运输轮组、3.运输轨道、4.牵引装置、11.连接螺栓、12.连接螺母、13.螺母孔、14.连接孔、15.连接凸台、16.连接凹槽、17.吊耳、21轮组支架、22、滚轮、23.固定螺栓、24.固定螺纹孔、41.缆绳、42.牵引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恒通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恒通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18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