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1234.8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9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畅安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53 | 分类号: | E05F15/5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撑杆 隔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门撑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的丝杆运动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汽车尾门撑杆中,可以包括上下两个缸体,即内管与外管的管件结构,在管件结构较为常见的连接方式中,一般为在内管和外管中的其中一根上增加凸起部,另一根则增加凹槽,以凸起部与凹槽的配合形成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防转结构。然而,在此种连接方式中,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连接较为薄弱,容易发生相互旋转,其次,难以适合受力较大的内管与外管之间,再者,内管与外管的连接处的裸露不利于外观的美感设计,同时,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互摩擦,使得内管与外管之间相互运动时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用于隔离电动尾门撑杆中的外管与内管,避免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直接摩擦,减少外管与内管在相对运动中产生的噪音。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可包括:
该隔离器包括外层胶套和内层隔离片;
其中,外层胶套一端的内部设有内层隔离片;
内层隔离片设有弧形薄壁结构和安装扣位,弧形薄壁结构用于包围电动尾门撑杆中外管一端的端口位的内外壁,安装扣位用于扣合端口位;
外层胶套另一端的内部套设有电动尾门撑杆的内管。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层胶套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外管的外壁以及内管的外壁之间设置为过盈配合的结构。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外层胶套的两端分别设有两级防水结构。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外层胶套与内层隔离片为一体结构。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外层胶套为由软胶构成的环状结构。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外层胶套的表面设有用于指示扣合位置的标识。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在该隔离器中,外层胶套一端的内部可以设有内层隔离片,其中,内层隔离片可以设有弧形薄壁结构和安装扣位,弧形薄壁结构用于包围电动尾门撑杆中外管一端的端口位的内外壁,从而可以对内管进行隔离,则可以避免内管与外管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的直接摩擦而造成的噪音异响以及损耗,且可以通过安装扣位扣合端口位能够固定外管,而外层胶套的另一端可以套设有电动尾门撑杆的内管,使得外管与内管在相对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同轴运动,以起到定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的装配剖面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的装配剖面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的装配剖面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的隔离器,用于隔离电动尾门撑杆中的外管与内管,避免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直接摩擦,减少外管与内管在相对运动中产生的噪音。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畅安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畅安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1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教室照明节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环反馈的智能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