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药用玻璃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6702.2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1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彭继友;刘帅;张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汽车与家电技术及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J1/05 | 分类号: | A61J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用 玻璃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用玻璃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药用玻璃瓶。
背景技术
药用玻璃瓶具有光洁透明、易消毒、耐侵蚀、耐高温、密封性能好等特点,目前仍是普通输液剂、抗生素、普粉、冻干、疫苗、血液、生物制剂的首选包装,大多采用药用玻璃包装,主要是管制的白色、棕色口服液瓶以及模制的棕色药用玻璃瓶。就制造工艺来说,药用玻璃瓶一般分为模制瓶和管制瓶两大类。模制瓶又分为大口瓶(瓶口直径在30MM以上)和小口瓶两类。前者用于盛装粉状、块状和膏状物品,后者用于盛装液体。
现有的广口药瓶或小口瓶在盛装粉状、块状和膏状物品时,或挥发物质时,瓶口和瓶盖的接触位置容易受到盛放物质的粘接,而且,容易密封不严,导致盛放物质的污染或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用玻璃瓶,通过采用带坡口的瓶口和瓶盖进行配合,通过在瓶口和瓶盖周侧均设置有固定耳,通过对该固定耳进行固定,以提高药瓶和瓶盖的紧闭性,解决了现有的瓶口和瓶盖的接触位置容易受到盛放物质的粘接,而且,容易密封不严,导致盛放物质的污染或损坏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药用玻璃瓶,包括药瓶和瓶盖,所述药瓶端口设置有同心异径筒,所述同心异径筒的周侧设置有第一固定耳;所述第一固定耳的一表面开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瓶盖一表面开有与第一贯通孔配合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瓶盖的一表面设置有与同心异径筒内表面配合的圆锥台。
进一步地,所述药瓶、同心异径筒和第一固定耳采用模制瓶的方式制备。
进一步地,所述瓶盖为凸轮形,所述瓶盖与圆锥台采用模制瓶的方式制备。
通过采用药瓶端口为坡口。
对该药用玻璃瓶内壁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药用玻璃瓶及瓶盖放入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反应腔体中,对所述反应腔体进行真空处理;
步骤二,将第一前驱体脉冲压入所述反应腔体中,压入的第一前驱体在所述药用玻璃瓶内壁及瓶盖表面浸润吸附,抽气去除多余的所述第一前驱体;
步骤三,完成第一前驱体脉冲压后,用惰性气体对原子层沉积反应器进行清洗;
步骤四,在完成步骤三后,将第二前驱体脉冲压入所述反应腔体中,压入的第二前驱体与所述药用玻璃瓶内壁表面及瓶盖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前驱体反应吸附,抽气去除多余的所述第二前驱体以及反应副产物;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四,直至所述药用玻璃瓶内壁及瓶盖表面沉积厚度为几纳米至几百微米的涂层薄膜;
其中,所述第一前驱体为环戊二烯基前驱体;所述第二前驱体为β二酮前驱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完成第一前驱体脉冲压后,用惰性气体对原子层沉积反应器进行清洗;惰性气体的充入时间分别为15-120s。
通过在药瓶的内壁和瓶盖的表面通过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反应腔体进行沉积厚度为几纳米至几百微米的涂层薄膜,以提高该药瓶的内壁和瓶盖的表面与所盛放药物的隔断性,有效的保护药瓶和瓶盖不被腐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带坡口的瓶口和瓶盖进行配合,具有密封性好,便于合上和取下,并且,通过在瓶口和瓶盖周侧均设置有固定耳,通过对该固定耳进行固定,以提高药瓶和瓶盖的紧闭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药用玻璃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药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药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汽车与家电技术及装备研究院,未经滁州汽车与家电技术及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67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旋转智能药盒
- 下一篇:一种干粉溶解稀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