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间隙刚性螺旋套管扶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6656.6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9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贝雅梅;董玮;殷晔兰;孔莹;刘雪瑶;李宜其;边美娟;陈宁;陈柳;吉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津天诚拓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刚性 螺旋 套管 扶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固井完井工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使套管下入并提高固井质量的套管扶正器。
背景技术
刚性扶正器是固井完井作业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工具,下套管作业过程中,为了保持套管居中,一般均采用在管柱中加入扶正器的方式,而刚性扶正器能够使套管保持良好居中,然而在小间隙井眼中下套管时,由于管柱与井眼间隙较小,在管柱中加入普通刚性扶正器会引起较大摩阻,使套管下入困难加大。并且造成整个管柱环空更小,小间隙井眼用常规刚性扶正器固井后形成的水泥环较薄,固井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小间隙刚性螺旋套管扶正器,能够在完井施工后降低套管管柱下入难度,降低施工风险,增大小间隙井眼环空间隙,提高固井效率和质量。
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套管扶正器,本体由依次一体连接的上接头、中间段和下接头构成,所述本体内沿轴设有通孔,所述中间段的外侧面上绕轴均布有若干呈凸起状的螺旋扶正条,所述螺旋扶正条之间构成导流槽。
其中,所述螺旋扶正条位于所述中间段的中段,所述中间段的外表面上、与所述中间段的中段邻接的靠近所述上接头的前段上设置有展流槽。
优选的,所述展流槽由倾斜交叉设置的沟道构成。
优选的,所述展流槽在所述中间段占据的长度为所述中间段整体长度的1/5~1/3。
其中,所述螺旋扶正条位于所述中间段的中段,所述中间段的外表面上、与所述中间段的中段邻接的靠近所述下接头的后段上设置有引流槽。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由平行于轴线呈圆周均布的若干沟道构成。
其中,所述螺旋扶正条的外表面上还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微流道。
其中,所述螺旋扶正条在所述中间段占据的长度为所述中间段整体长度的1/2~2/3,所述螺旋扶正条在所述中间段上的旋转角度为15°~20°,所述螺旋扶正条优选为3~6条。
其中,所述上接头外表面上均布有若干圆形凸起。
其中,所述上接头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段,所述下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其中,所述上接头和中间段的外壁之间设有一收缩台;所述下接头自与所述中间段邻接的端部起,其外壁设有一段呈锥形的收缩段。
本发明创造通过中间段上各部位引流结构的设计,逐级加强了扶正器对井液引流的良好效果,能够减小摩擦阻力,降低管柱下入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特别适用于小间隙井眼的固井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半剖视图。
其中,1-本体;11-上接头;12-中间段;13-下接头;14-收缩台;2-通孔;21-内螺纹段;3-螺旋扶正条;31-微流道;4-导流槽;5-展流槽;6-引流槽;7-圆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创造结构一种实施方案如图1-3所示,本体1由依次一体连接的上接头11、中间段12和下接头13构成,所述本体1内沿轴设有通孔2,所述中间段12的外侧面上绕轴均布有若干呈凸起状的螺旋扶正条3,所述螺旋扶正条3之间构成导流槽4。所述螺旋扶正条3和导流槽4的设计使得管柱下入过程中对井液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提高了装置在小间隙井眼中的适用性。
其中,所述螺旋扶正条3位于所述中间段12的中段,所述中间段12的外表面上、与所述中间段12的中段邻接的靠近所述上接头11的前段上设置有展流槽5,所述展流槽5能够对井液起到良好的展流效果,使井液快速和顺利地与所述导流槽4实现过渡。
优选的,所述展流槽5由倾斜交叉设置的沟道构成。
优选的,所述展流槽5在所述中间段12占据的长度为所述中间段12整体长度的1/5~1/3。
其中,所述中间段12的外表面上、与所述中间段12的中段邻接的靠近所述下接头13的后段上设置有引流槽6,所述引流槽6能够使井液在其与导流槽4快速过渡,进一步提高管柱的下入速度。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6由平行于轴线呈圆周均布的若干沟道构成。
其中,所述螺旋扶正条3的外表面上还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微流道31,用于进一步加快井液在扶正器表面的流速,还具有良好的辅助整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津天诚拓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津天诚拓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66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