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行车记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6492.7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7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朝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尼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行车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汽车行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为了提高行车安全性,行车记录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车体上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于“黑匣子”;也可在家用作DV拍摄生活乐趣,或者作为家用监控使用;平时还可以做停车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视频资料不可以裁剪,如果裁剪,在责任事故发生后则无法提供帮助,也是为了防止现在社会那些不可避免的碰瓷行为。
现有行车记录仪拍摄的视频都缓存在存储卡中,一般行车记录仪只有一个卡槽,只能插一张存储卡,使得内存空间较少,再者,行车记录仪的拍摄角度大多在100度左右,常存在拍摄角度不足的问题,还有一些行车记录仪仅能提供某个角度的拍摄或只有拍摄记录这一功能,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这也导致了行车记录仪的使用性较低,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行车记录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行车记录仪本体、摄像头安装架、专车专用支架、连接杆、壳体、主壳体固定支架和摄像头壳体固定支架,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表面安装有壳体,行车记录仪本体由壳体、摄像头安装架以及专车专用支架组成,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复位按钮、USB接口、SIM卡插口和存储卡插口,壳体的下表面设有电源开关,壳体的上下表面均分布有散热孔,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显示屏,壳体和摄像头安装架通过旋转连接架活动连接,所述摄像头安装架内安装有摄像头,所述专车专用支架由固定安装支架、球头A、连接杆、螺丝和球头B组成,所述连接杆通过球头A与固定安装支架活动连接,连接杆通过螺丝和球头B与壳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连接架由主壳体固定支架、摄像头壳体固定支架、垫片、转轴和弹垫组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固定安装支架为自由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固定支架通过螺丝与主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壳体固定支架通过螺丝与摄像头的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为流体型散热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安装简便,通过旋转连接架上的转轴实现摄像头向前和向后旋转180度,拍摄范围广泛,配合自由旋转结构的固定安装支架可进行无死角拍摄,垫片与弹垫的配合使用能够使使用者很好的对摄像头部位进行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另外双存储插口的结构设计和USB插口配合使用,有效的解决了内存空间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专车专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摄像头向前旋转9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摄像头向前或向后旋转18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摄像头向后旋转9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车记录仪本体;2-显示屏;3-摄像头安装架;4-专车专用支架;41-固定安装支架;42-球头A;43-连接杆;44-螺丝;45-球头B;5-壳体;6-摄像头;7-复位按钮;8-USB接口;9-SIM卡插口;10-存储卡插口; 11-散热孔;12-电源开关;13-旋转连接架;14-主壳体固定支架;15-摄像头壳体固定支架;16-垫片;17-转轴;18-弹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尼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安尼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6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