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4948.6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1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康裕建;温学敏;张乐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构建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生物组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血管移植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对损伤或畸形的血管进行重建或修补。常见的血管移植物的来源为患者自体的动脉或静脉,但是,在患者自体的脉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例如患者患有脉管疾病或先前已实施过血管移植术),需要使用人工血管或异源血管作为替代物。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人工血管是由聚合物纤维(例如尼龙、涤纶)、蚕丝或膨体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在进行血管移植时,可利用完整的人工血管对病变或受损的血管进行替换。虽然使用这种人工血管对病变或受损血管进行替换在临床上已取得巨大成效,但其依然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包括在长时间植入后血栓的再次发生和管腔再狭窄的出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人工血管的内表面上缺少完整的内皮细胞层。
目前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包括:在人工血管的内表面上附着诱导因子,吸引血液中的干细胞(例如内皮祖细胞)的粘附、分化与生长;在人工血管的内表面上涂抹生物材料,促进种植在其上的干细胞的分化或者成体细胞的粘附与生长。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技术始终无法实现在人工血管的内表面上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层。附着于人工血管内表面的细胞易脱落,难以正常分化和存活,不具备较优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会影响血管移植的成功率和移植后的使用效果,因而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制备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血管的生物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制备装置,所述制备装置包括安装平台、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和所述第二承载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微囊组的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管腔结构的第二承载结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相对运动地设置以将所述微囊组粘合于所述管腔结构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包括承载表面,所述承载表面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微囊组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方形、梯形、上端设有凹部的圆形、上端设有凹部的方形、上端设有凹部的圆角方形或上端设有凹部的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包括用于在所述管腔结构的内表面上涂覆粘合剂的涂覆部。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装置还包括涂覆装置,所述涂覆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管腔结构的内表面上涂覆粘合剂的涂覆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装置在所述管腔结构的轴向上和/或在所述管腔结构的径向上运动;和/或,所述第二承载装置能够使所述管腔结构绕所述管腔结构的中心轴线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承载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在所述管腔结构的轴向上和/或在所述管腔结构的径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承载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承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承载结构的结构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承载结构之间能够相对运动和/或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装置同步运动;和/或,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承载结构之间能够相对运动和/或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同步运动。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制备装置。制备装置包括安装平台、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安装于安装平台上。第一承载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微囊组的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管腔结构的第二承载结构,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相对运动地设置以将微囊组粘合于管腔结构的内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装置通过粘合的方式将微囊组设置于管腔结构的内表面形成生物组织构建体层使形成的生物组织构建体层与管腔结构之间不易发生相对位移,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装置制备的管腔组织构建体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更适宜于植入患者体内。本实用新型的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制备装置通过第一承载结构与第二承载结构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将微囊组粘合于管腔结构的内表面上,与直接通过人工粘合相比,提高微囊组粘合于管腔结构的内表面的位置精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制备装置的制备精度较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49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录音和存储功能的手机壳
- 下一篇:一种保护性能更好的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