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合IGCC与超临界机组的调峰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3927.2 | 申请日: | 201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4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明;史绍平;张波;闫姝;穆延非;许东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7/32 | 分类号: | F01K7/32;F01K11/02;F01K23/10;F02C6/00;F01D15/10;F23C1/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31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合 igcc 临界 机组 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整合IGCC与超临界机组的调峰电站。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便宜,长期以来,燃煤发电都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占据主体地位,每年全国有70%以上的电量由燃煤电厂发出。我国燃煤发电经过长期的发展,燃煤发电机组技术能力不断完善,主蒸汽参数不断提高,发电效率不断提升,环保性能也大大改善。然而,在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在能源发电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燃煤电站将面临节能减排之外的另一大挑战,即调峰能力提升。
一方面以大容量超临界燃煤机组和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为代表的新型燃煤发电技术,刷新了燃煤发电效率和污染物减排的记录,为未来燃煤发电指明了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不断提升,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可持续,低污染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发展迅速。然而,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可靠性能极低。比如风力发电设备,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能够发出电能,而此时往往电力用户并不一定需要用电,而当电力用户需要用电的时候,却不一定有风。电能不可大规模储存,电能即发即用的特性决定了电网中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发电机组专门用来调峰。当有风时,风电大规模上网,此时需要调峰机组降低负荷,甚至深度降负荷,以维持电网电能的供需平衡,而当风电遭遇风力下降,发电减少时,又需要调峰机组快速升高负荷,以补充风电退出的发电功率。
截止2015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约1.5亿千瓦,为保证如此大规模的风电上网,需要大量的其他可靠形式的发电机组进行调峰。目前的情况是,核电机组往往都安排负担基础负荷,机组要维持满负荷发电状态,很少做出变动,不能调峰;由于水利调节需要和装机容量的限制,水电调峰能力也已经发挥到极限,满足不了调峰缺口;因而为保证风电上网,电网调峰责任自然需要火电机组来承担。我国由于天然气资源短缺的限制,不能建设太多的燃气电厂用来调峰,因而燃煤电厂参与调峰是未来电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未来燃煤发电机组应当具有快速启动、低负荷稳燃和快速升负荷的能力。
目前,超临界电站煤粉锅炉因为没有汽包等大体积厚壁金属部件,因而较少担心金属热应力的影响,可以较快的变动负荷,这是超临界电站参与调峰的优势,然而,在低负荷状态时,尤其当负荷低于设计值的35%以下时,炉膛很难稳燃,需要投油辅助燃烧。燃油成本极大,并且燃油会造成污染,尾部除尘、脱硫脱硝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而IGCC发电机组,由于系统流程很长,负荷调节响应时间较长,负荷变动速度很小,单独依靠IGCC发电也很难适应调峰的要求。超临界机组和IGCC两种最具效率和环保优势的燃煤发电形式,都难以适应配合风电上网调峰的需要,这是目前燃煤发电的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整合IGCC与超临界机组的调峰电站,可以实现超临界锅炉低成本的低负荷稳燃,并使电站具有宽负荷、快速度的调峰的能力,克服了大容量超临界火电机组和IGCC发电机组分别由于难以低负荷稳燃和难以快速变负荷而不能适应配合风电上网快速调峰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整合IGCC与超临界机组的调峰电站,包括IGCC发电机组和超临界发电机组,所述的IGCC发电机组中的气化炉出口接净化单元合成气入口,净化单元出口分成两路,一路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通过调节燃气轮机的合成气进气量使调峰电站进行快速变负荷,另一路接超临界发电机组中的超临界锅炉的合成气烧嘴;超临界锅炉接引合成气进行点火启动,以及在低负荷时利用合成气稳燃;
由超临界锅炉提供蒸汽的超临界蒸汽轮机的汽缸中引出管道接到蒸汽调节器,蒸汽调节器出口接IGCC发电机组中的联合循环蒸汽轮机入口管道,在IGCC发电机组启动时,由来自蒸汽调节器的抽汽对联合循环蒸汽轮机进行冲转和带负荷。
所述的IGCC发电机组中,气化炉的煤粉入口接煤粉,氧气入口与空分单元的氧气出口相连接;燃气轮机同轴连接燃气轮发电机,燃气轮机透平出口接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出口为余热锅炉排烟;余热锅炉高压蒸汽出口接联合循环蒸汽轮机入口,联合循环蒸汽轮机同轴连接联合循环蒸汽轮发电机,联合循环蒸汽轮机出口连接第二凝汽器入口,第二凝汽器出口连接第二给水泵入口,第二给水泵出口连接余热锅炉给水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3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疏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从电站锅炉抽蒸汽的热电解耦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