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感器封装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6998.X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6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崔容铣;徐贵范;田星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科泰高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李盛泉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封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封装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假冒指纹的识别精度的传感器封装件。
背景技术
最近,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不仅可以提供通话或者传送文字信息等通信功能,也可以提供手机银行等应用个人信息的多种附加功能。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装置的必要性变得尤为重要。
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现有锁定装置有利用密码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因为在密码泄露时变成无用之物、为了确保安全性而需要周期性地改变密码、用户需要记住密码等多种不便。
因此,最近为了弥补这种方式并提高锁定效果,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安装利用指纹识别的锁定装置。
指纹传感器是用于感测人的手指指纹的传感器,可以通过指纹传感器而进行用户注册或认证步骤,从而保护存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数据,并预防安全事故。
指纹传感器可以被制造成包括周围部件或结构的模块形态,并且可以被一体化到功能键而实现,因此可以被有效地安装到各种电子设备。
指纹传感器可以利用每个人的指纹所具有的特点而转换成代码。此时,转换生成的代码与其他人的指纹代码被相同地注册的概率理论上非常低,因此可以普遍化利用指纹的用户认证。
但是,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利用率变高,对于能够利用注册用户的指纹特点而识别指纹的功能的必要性也在增加。
通常,配备于具有比便携式电子设备更大的大小的装置的光学式指纹传感器模块对模块大小的限制比较小,因此通过增加专门的部件而实现针对假冒指纹的检测功能。作为一示例,可以通过配备用于感测透明假冒指纹的专门的光源,并在手指所触摸到的玻璃板的上表面形成透明电极而判断接触物体的电容,从而识别假冒指纹。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436786号(2014.09.11)中公开了利用专门的光源的假冒指纹识别装置。
但是,配备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小尺寸的装置的电容指纹传感器受模块大小的制约较大,因此难以通过添加专门的部件而实现假冒指纹的检测功能。
并且,电容方式的指纹传感器具有如下缺点:对利用硅和石墨(Graphite)的混合物、乙酸乙烯酯塑料、明胶(Gelatin)等材料的假冒指纹的攻击脆弱。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于小型模块,并且在利用硅和石墨的混合物、乙酸乙烯酯塑料、明胶等材料的指纹攻击下,也能够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传感器封装件以及利用此的假冒指纹识别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436786号(2014.09.11)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假冒指纹的识别精度的传感器封装件和利用此的假冒指纹识别方法。
为了实现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的传感器封装件,包括:传感器模块,用于测量对象物的指纹信息和对象物表面的颜色信息;控制部,通过将从所述传感器模块测量的指纹信息和所述颜色信息与注册的基准物的指纹信息和颜色信息进行比较,而识别从对象物测量的指纹的假冒与否。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被贴装到第一衬底基板,并用于感测所述对象物的指纹;发光部,被贴装到第二衬底基板,用于向所述对象物照射光;收光部,被贴装到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用于感测在所述对象物的表面散射的光,并计算所述对象物表面的颜色信息;第一盖部,配备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用于收容所述指纹传感器;第二盖部,配备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用于收容所述发光部和所述收光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可以由单个基板形成,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形成为一体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光部可以包括:用于感测红光的第一收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绿光的第二收光传感器、以及用于感测蓝光的第三收光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颜色信息可以包括:红值、绿值、蓝值和色温值。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可以具有向上侧方向照射光的上方指向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可以具有向侧面方向照射光的侧向指向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可以照射白光、红光和蓝光中的某一个光。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盖部可以配备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形成从所述发光部照射的光和从所述对象物散射的光的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科泰高科株式会社,未经韩国科泰高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6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