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束式潜孔锤及其供气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6043.4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6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梁梁;王清纯;祝成丽;计添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4 | 分类号: | E21B17/04;E21B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1022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束 式潜孔锤 及其 供气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束式潜孔锤及其供气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集束式潜孔锤包括供气接头、与所述供气接头连接的配气机构以及与所述配气机构出气口连通的多个单体潜孔锤。在工作时,集束式潜孔锤与钻机配合使用,空压机送出的压缩空气经钻机的螺旋钻杆中的气道到达集束式潜孔锤的供气接头,压缩空气再由供气接头进入配气机构,然后由配气机构把压缩空气分配至各个单体潜孔锤,用于驱动潜孔锤中的活塞往复运动形成锤击效果,由此可见,供气接头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把钻机的螺旋钻杆和集束式潜孔锤的配气机构联接起来,另一个是保证压缩空气的气流畅通无阻,且保证密封要求,因此,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既要保证气路通畅,又要能够承受冲击力,目前的供气接头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等缺点,导致供气系统所占的整体比例过大,容易与集束式潜孔锤的其他部件在空间上产生矛盾。
因此,如何改善集束式潜孔锤的供气接头,使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维护,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束式潜孔锤及其供气接头,以达到使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维护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气接头,用于集束式潜孔锤,包括:
颈管,所述颈管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法兰以及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集束式潜孔锤的配气机构的进气口连通的出气口,所述颈管将所述出气口罩设其中;
接头管,与所述颈管内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接头管呈L形,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颈管的侧壁上,第二端为进气端。
优选地,所述颈管与所述下法兰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板。
优选地,所述颈管包括上颈管、下颈管以及中间法兰,所述中间法兰分别与所述上颈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下颈管的第一端固连,所述上颈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法兰固连,所述下颈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法兰固连。
优选地,所述接头管设置于所述上颈管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下颈管以及所述中间法兰的直径均大于所述上颈管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上颈管与所述中间法兰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板,所述下颈管与所述下法兰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板与所述第三加强筋板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中间法兰进入所述上颈管中。
一种集束式潜孔锤,包括供气接头、与所述供气接头连接的配气机构以及与所述配气机构出气口连通的多个单体潜孔锤,所述供气接头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供气接头。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气接头,包括颈管、上法兰、下法兰以及接头管;其中,颈管主要用于形成气体通道,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法兰以及下法兰,上法兰用于与配用钻机的螺旋钻杆联接,下法兰用于与配给机构联接,且其上设置有用于与集束式潜孔锤的配气机构的进气口连通的出气口,颈管将出气口罩设其中;接头管与颈管内腔连通;
在使用时,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从接头管进入颈管内腔,然后经下法兰上的出气口进入配气机构中,然后由配气机构将压缩空气分配至各单体潜孔锤中,由此可见,上述的供气接头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拆卸及维护,能够在保证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缩小体积以为集束式潜孔锤上的其他部件让出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气接头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束式潜孔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束式潜孔锤及其供气接头,以达到使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维护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6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系统及其抽油杆接头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中空凸轮轴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