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器械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41273.1 | 申请日: | 2016-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9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F2/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 地址: | 2017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悬吊 人工 晶状体 手术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器械,用于外伤导致的无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悬吊手术,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时,用于人工晶状体悬吊的缝线是专用的晶状体悬吊线,大部分基层医院都不常规配备。该专用的悬吊缝线先在巩膜缘后进针,而后穿过对侧部位的巩膜,再将缝线从中间剪短,变为单线后分别与一侧人工晶状体襻打结,以此将缝线与人工晶状体襻连接,并以眼球外的单线固定于巩膜。此种手术方法,容易产生缝线与晶状体襻的打结处松脱从而导致对(“对”字去掉,导致人工晶状体脱位)人工晶状体脱位。
为了防止缝线与晶状体襻的打结处松脱,新的手术方法是将双线代替单线,先在角巩膜缘后穿刺,再将辅助器械通过穿刺通道深入眼内,同时带入双线,再将另一辅助器械通过上方切口深入眼内后将双线带出;这样可使双线同时进入眼内及带出眼外,而不必将其剪断,故能以无结双线环固定人工晶体襻及巩膜,以双线环固定人工晶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双线代替单线的手术器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辅助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送线器械及一个拉线器械,送线器械包括手柄一,针钩一的一端固定在手柄一上,针钩一另一端设有开口一,拉线器械包括手柄二,手柄二上设有针钩二,针钩二上靠近与手柄二的连接处设有开口二。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操作简单,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辅助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器械带入缝线的结构图;
图2是一种辅助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器械带出缝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结合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器械,包括一个如图1所示的送线器械及一个如图2所示的拉线器械。送线器械包括手柄一1-1,针钩一2的一端固定在手柄一1-1上,针钩一2另一端设有开口一3,拉线器械包括手柄二1-2,手柄二1-2上设有针钩二4,针钩二4上靠近与手柄二1-2的连接处设有开口二5。
使用时,送线器械将缝线6带入眼内,如图1所示。然后退出送线器械,将缝线6留在眼内。从另一个方向深入拉线器械,勾住留在眼内的缝线6,并将它拉出,如图2所示。随后将缝线做成一个环,以固定人工晶体,避免了打结而产生的缝线松脱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12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