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卧梁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0111.6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7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董周奕;吴志宏;柏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04 | 分类号: | E04C3/04;E04B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型钢 房屋 框架 连接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卧梁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受地域差异、民族渊源、自然条件、社会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色彩缤纷的民居建筑,而干栏建筑是一种分布广泛而又原始古老的居住方式。这种居住形态巧妙地利用垂直空间距离作为边界,是人类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创造。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经济的繁荣与国家的富强,国家大力推广钢结构民居,但钢结构运用与干栏民居的时候,出现了许多结构上和建筑空间上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所以,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的不足,提出改进技术,进而使钢结构在干栏建筑地区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其主要问题是,钢结构运用与干栏民居的时候,如果都用钢框架,其用钢量大,不经济;如都用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则不能形成底层架空,破坏了干栏民居的风貌。无论采取以上何种方式都不利于钢结构在干栏民居地区的推广与运用。这一问题急需改进。
因此,为实现钢结构在干栏民居地区的推广与运用,减少结构的用钢量,有必要开发提供,进而使钢结构在干栏民居地区得到更好的推广,使干栏民居的整体风貌得到更好的保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克服钢框架用钢量大,不经济;冷弯薄壁型钢房屋不能形成底层架空,破坏了干栏民居的整体风貌的缺点,提供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卧梁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卧梁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包括工字钢梁2、腹板加劲件3、底导梁6、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螺栓1;
工字钢梁2每隔一定距离预留孔洞9,在预留孔洞9的两侧一定距离通过焊缝5焊接加劲肋3,底导梁6、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工字钢梁2上均设有预留孔洞9、且底导梁6、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工字钢梁2上的预留孔洞9位置对应、直径相等,在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上的底导梁6通过螺栓1与工字钢梁2连接,再在其上固定墙骨柱7。
所述工字钢梁2上的预留孔洞9位于工字钢梁2的上、下侧异元,且为并排的孔洞,其间距不小于预留孔洞9的直径。
所述腹板加劲件3通过焊缝5焊接在工字钢梁2的腹板两侧,且在预留孔洞9的两侧各焊接一块腹板加劲件3。
所述螺栓1穿过底导梁6、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工字钢梁2上的预留孔洞9将工字钢梁2与底导梁6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把钢框架和轻钢结合起来,在保证风貌的同时又降低了用钢量,节约了建筑成本。贯穿于工字钢的螺栓结合腹板加劲件,使上下层不同结构体系联系更加可靠。使钢框架和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的优点充分发挥,进而使得钢结构在干栏民居地区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字钢梁上预留孔洞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腹板加劲件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导梁与框架工字钢梁固定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框架与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墙架柱透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栓,2-工字钢梁,3-腹板加劲件,4-钢柱,5-焊缝,6- 底导梁,7-墙骨柱,8-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9-预留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卧梁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包括工字钢梁2、腹板加劲件3、底导梁6、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螺栓1;
工字钢梁2每隔一定距离预留孔洞9,在预留孔洞9的两侧一定距离通过焊缝5焊接加劲肋3,底导梁6、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工字钢梁2上均设有预留孔洞9、且底导梁6、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工字钢梁2上的预留孔洞9位置对应、直径相等,在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上的底导梁6通过螺栓1与工字钢梁2连接,再在其上固定墙骨柱7。
所述工字钢梁2上的预留孔洞9位于工字钢梁2的上、下侧异元,且为并排的孔洞,其间距不小于预留孔洞9的直径。
所述腹板加劲件3通过焊缝5焊接在工字钢梁2的腹板两侧,且在预留孔洞9的两侧各焊接一块腹板加劲件3。
所述螺栓1穿过底导梁6、现浇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楼板8、工字钢梁2上的预留孔洞9将工字钢梁2与底导梁6固定。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0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