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油气运输管道泄漏实时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8027.0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7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怡茜;郑杰妮;郑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知产茂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F17D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1 福建省泉州市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节能 效果 油气 运输 管道 泄漏 实时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油气运输管道泄漏实时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管道系统,即用于运送石油及天然气的管道系统,主要由输油管线、输油站及其他辅助相关设备组成,是石油和天然气储运行业的主要设备之一,也是石油和天然气最主要的输送设备,与同属于陆上运输方式的铁路和公路输油相比,管道输油气具有运量大、密闭性好、成本低和安全系数高等特点。由于用于油气生产的油气储运管道多设在野外,管道受到来自外部腐蚀和管内油气腐蚀的双重腐蚀影响,容易造成管道出现泄漏,现有的检测装置一般设置在管道的一侧,不能对管道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检测灵敏度较低,缺少报警装置,不能实时的对管道泄漏进行监测,不具有移动能力,进一步缩小了检测的范围,且在室外需要用输电线进行装置的供电,使用不便且不具有节能减排的效果,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油气运输管道泄漏实时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油气运输管道泄漏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检测环、检测仪和传送皮带,所述检测环套接于油气储运管道的外部,所述检测环的内壁的顶部、底部、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安装有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环的底部通过连接杆与检测仪连接,所述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检测仪的前表面还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检测仪的底部固定在传送皮带的上表面,所述传送皮带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送滚轮和第二传送滚轮,所述第一传送滚轮的轴心与伺服电机的转子同轴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内部设置有双向旋转复位器,所述检测环的顶部通过转动轴结构活动连接有伞形的且开口向上的折叠板结构,所述折叠板结构的内侧和检测环的外表面均敷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嵌装于检测仪内部的供电电源的充电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和气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报警器为能够发出蜂鸣声的扬声器或能够闪烁的LED灯泡,且报警器与处理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环的内壁与油气储运管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50至100mm。
优选的,所述折叠板结构的开口内侧嵌装有加设有弹性缓冲结构的支撑杆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节能效果的油气运输管道泄漏实时监测装置通过在油气储运管道的外部套接有检测环,使得能够对油气储运管道的外部四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通过在检测环的内壁顶部、底部、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安装有检测传感器,使得检测的灵敏度大大的提高,通过在检测仪的前表面安装有报警器,使得在检测到有油气泄漏时能够实时的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通过设置有能够双向传送的传送皮带,使得检测仪能在传送皮带的带动下进行双向的运动,大大增加了监测的范围,加设的能够转动并折叠开合的太阳能供电装置使得太阳能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满足了室外使用节能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环、2检测仪、3传送皮带、4油气储运管道、5检测传感器、6连接杆、7处理器、8报警器、9第一传送滚轮、10第二传送滚轮、11伺服电机、12双向旋转复位器、13折叠板结构、14太阳能电池板、15供电电源、16支撑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知产茂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知产茂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8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