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集合移植肌腱编织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5523.0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5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周炎明;邹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8 | 分类号: | A61F2/08;A61F2/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5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韧带 重建 集合 移植 肌腱 编织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植肌腱编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集合移植肌腱编织平台。
背景技术
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由于损伤暴力较大,常合并其他主要结构损伤,诊断、处理不当将会延误治疗,同时由于前交叉韧带的力学功能日益得到重视,以及损伤后造成的功能性不稳定,造成的膝关节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运动的需要,并可导致膝关节一系列后遗病变,因此需要及时对损伤病变的前交叉韧带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治疗。
前交叉韧带重建是采用若干根直径较小且呈丝状的韧丝进行编织后形成一根直径相对较大的前交叉韧带。目前对前交叉韧带的重建集合还没有专门的编织装置,因此设计一种易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集合的编织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在对前交叉韧带的重建集合还没有专门的编织装置,导致不易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集合的不足,提供一种易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集合编织,在编织前交叉韧带的过程中易对前交叉韧带的拉紧度进行检测,易对前交叉韧带的长度进行检测的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集合移植肌腱编织平台。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集合移植肌腱编织平台,包括工作台和控制器,在工作台的上表面上纵向设有滑槽,在滑槽内设有纵向滑动机构,在纵向滑动机构的上表面上固定设有后支撑柱;在后支撑柱上设有后固线机构,一根后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后固线机构上,该后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带有拉力传感器的后拉钩;在滑槽正前方的工作台的上表面上固定设有前支撑柱;在前支撑柱上设有前固线机构,一根前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固线机构上,前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前拉钩;所述纵向滑动机构的控制端和拉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在工作台的上表面上沿着工作台上表面上的一条纵向直线A设有测量长度的刻度尺,纵向直线A滑槽的槽心线平行。
设要编织的前交叉韧带包括N根韧丝;将第一根韧丝编织后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前拉钩上和后拉钩上后形成一号丝架;再把第二根韧丝与一号丝架进行编织,并把编织后的第二根韧丝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前拉钩上和后拉钩上后形成二号丝架;然后再把第三根韧丝与二号丝架进行编织,并把编织后的第三根韧丝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前拉钩上和后拉钩上后形成三号丝架;如此往复,直到把第N根韧丝与N-1号丝架进行编织,并把编织后的第N根韧丝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前拉钩上和后拉钩上后形成N号丝架,则该N号丝架即为要编织的前交叉韧带。易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集合编织,在编织前交叉韧带的过程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借助纵向滑动机构、拉力传感器即可对前交叉韧带的拉紧度进行检测,还可借助刻度尺对前交叉韧带的长度进行检测,使得编织的前交叉韧带的松紧度可靠性较好,编织的前交叉韧带的产品合格率高,编织过程检测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结构简单,实用性好,使用方便简单。
作为优选,设刻度尺的一端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端,前支撑柱的前表面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同一个竖直平面B内。实用性好,在编织过程中易测量前交叉韧带的长度,使用简单方便。
作为优选,在纵向滑动机构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位移传感器。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借助位移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即可测出前交叉韧带的拉长度,可靠性高,使用简单方便。
作为优选,在纵向滑动机构上设有能沿着刻度尺滑动的指针。通过指针易于查看当前后支撑柱和前支撑柱之间的间距,进而测出前交叉韧带的拉长度,可靠性高,使用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易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集合编织,在编织前交叉韧带的过程中易对前交叉韧带的拉紧度进行检测,并且编织的前交叉韧带的松紧度可靠性较好,在编织过程中易测量前交叉韧带的长度,编织的前交叉韧带的产品合格率高,编织过程检测的智能化程度较高,使用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5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