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听障人群用智能多功能电子手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0644.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4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江波;吴自应;刘迪;戴瑞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青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1/00 | 分类号: | G09B21/00;G04G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八里庄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群 智能 多功能 电子 手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领域。
背景技术
针对听障群体,目前主要的辅助设备是助听器,然而助听器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不足:1、针对重度听力损失者(全聋)人群,助听器的增益效果微乎其微。2、对于环境噪音的过滤尚不稳定,佩戴助听器外出的听障人士经常受到尖锐噪音伤害。目前针对听障人群共同障碍的研发技术主要以手语翻译为主,然而在使用验证工程中有以下几点不足:1、手语地域差异明显,无法统一和量化。2、聋人在使用手语过程中配合的表情无法识别。3、穿戴不便,无法出行。受限于智能可穿戴应用短板,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依然是运动,健康,安全等,与强大的智能手机相比,依然无法超越和取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听障人群用智能多功能电子手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听障人群用智能多功能电子手表,它包括壳体、表带、主板、电池、显示屏和后盖,所述壳体对称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表带,主板固定在壳体的内部,主板上设置有电池,显示屏固定主板的上表面,后盖通过螺丝固定在主板的下表面,
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声音接收器、声音播放器和主处理器,所述声音接收器的声音信号输出端与主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入端连接,主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出端与声音播放器的声音信号输入端连接,主处理器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的显示信号输入端连接;
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声音接收器对应的接收孔和与声音播放器所对应的播放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以穿戴设备为载体,以文字为媒介实现任何地区任何场景的听障人士与正常人的无障碍交流。同时针对听障人士出行安全的问题退出危险声音提示的功能。并且在防走失,消息提示,社交等方面为听障人群提供全方面的生活服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壳体侧壁上设置的其中一个表带上设有多个调节孔,另一个表带上设有与调节孔对应的卡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灵活的对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穿戴更加舒适。
进一步,所述后盖上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主处理器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实现数据传输和充电。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手表与外部设备实现数据传输。
进一步,所述手表还包括钢化玻璃层,所述钢化玻璃层固定在显示屏的上表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护显示屏免受损坏。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开关机按键,所述开关机按键的开关机信号输出端与主处理器的开关信号输入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关机按键对显示屏进行开关控制,节省电能。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功能按键,所述功能按键的功能信号输出端与主处理器的功能信号输入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功能按键能够触发主处理器将手表的功能显示在显示屏上,进而使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不同功能进行自由选取。
进一步,所述主板上集成有陀螺仪、GPS模块、蓝牙模块、GSM模块、摄像头模块和SIM卡座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陀螺仪、GPS模块、蓝牙模块、GSM模块、摄像头模块和SIM卡座均连接主处理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满足听障人群的全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听障人群用智能多功能电子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听障人群用智能多功能电子手表的电气原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表带,3、主板,4、电池,5、显示屏,6、后盖,7、螺丝,8、播放孔,9、接收孔,10、调节孔,11、金属触点,12、钢化玻璃层,13、功能按键,14、声音接收器,15、声音播放器,16、主处理器,17、开关机按键,18、陀螺仪,19、GPS模块,20、蓝牙模块,21、GSM模块,22、摄像头模块,23、SIM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青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青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0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