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电池包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27729.9 | 申请日: | 2016-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 发明(设计)人: | 焦石平;刘炳华;顾金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凯 |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水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池包上设置有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动工具上的连接脱扣装置,该连接脱扣装置包括操作部和卡接部,操作该操作部能够驱动卡接部与电动工具连接或脱离。
电池包包括具有容纳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该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并且之间形成电池的安装腔,在电池的安装腔中具有电池的安装架,电池的安装架上安装有多个电池。连接脱扣装置位于安装腔中,并且操作部和卡接部从上壳体的通孔中伸出露在外部。由于操作部和卡接部属于活动端,在与上壳体通孔的配合时,存在间隙,水会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腔,进而进入电池中,使得电池包不能使用。
当电池包应用到一些工作在潮湿环境下的电动工具上时,对电池包的防水性能要求很高,现有的电池包不能达到防水要求,所以需要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的电池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的防水电池包。
一种防水电池包,包括
上壳体;
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构成总壳体,总壳体中具有安装腔;
电池安装架,安置在安装腔中,并且所述电池安装架上安装有多个电池;
连接脱扣装置,安装在总壳体外表面上,所述连接脱扣装置包括操作部和卡接部,所述操作部能够驱动卡接部与电动工具连接或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池包通过将连接脱扣装置安装在安装腔之外的总壳体外表面上,水流通过连接脱扣装置的安装间隙只能流到总壳体的外表面上,不会流入到安装腔中。与传统的连接脱扣装置与电池位于同一个安装腔中相比,提高了防水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脱扣装置安装在上壳体的外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部是按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钮的底面与上壳体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能够在按钮被按压时,给按钮一个向上的复位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钮与卡接部之间的上表面上压有一个用于对连接脱扣装置的上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的压板,通过将压板安装到上壳体的外表面上进而将连接脱扣装置安装到上壳体的外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上安装有一段螺钉柱,所述螺钉柱中心具有一段螺纹盲孔;所述按钮上具有竖直的通孔,所述螺钉柱穿过通孔,并通过将螺钉安装到螺纹盲孔中进而将连接脱扣装置安装到上壳体的外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钮的底面具有定位凸起,对应的弹性装置上具有定位孔,按钮的定位凸起插入在弹性装置的定位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钮的底面上设置有导向柱,对应的上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供导向柱插入并上下移动的导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与按钮底面相对的上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积灰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装置是弹簧,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上具有安装盲孔,所述弹簧安装在该安装盲孔中,定位凸起插入在弹簧的中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防水电池包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防水电池包拆卸掉连接脱扣装置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防水电池包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防水电池包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防水电池包的侧视图。
图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100、防水电池包110、上壳体112、安装盲孔
114、积灰腔116、立柱1161、导向槽
120、下壳体130、电池安装架140、电池
150、连接脱扣装置152、按钮1521、导向柱
1522、定位凸起 154、压板156、卡接部
160、安装腔170、弹簧180、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77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