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26302.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0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李马旺;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俊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72 | 分类号: | F16D13/7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郭小丽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
背景技术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离合器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在车辆行走的过程中要经常用到离合器,而离合器在反复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热,而长期发热会降低离合器的灵敏性,同时降低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降温效果的离合器,能降低离合器因反复使用后的温度,避免影响离合器的灵敏性,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合器,包括:飞轮、压板、摩擦盘以及离合器盖;离合器盖与飞轮连接,压板和摩擦盘设置于离合器盖内,其特征在于,压板内设置有呈蛇形设置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冷却液,压板朝向离合器盖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容纳腔内相对于注液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离合器盖相对于注液口的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密封板;密封装置包括设置于压板相对于注液口两侧的腔体,两腔体内分别设置有一微型气缸,两微型气缸的活塞杆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密封件一和密封件二,密封件一呈“凸”字形设置,密封件二呈“凹”字形设置,并且,密封件一的前端嵌入密封件二内,密封件上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分别与两微型气缸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注液口呈阶梯孔结构设置,注液口的台阶面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进一步的,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容纳腔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柱,并且每一支撑柱上均设置有导液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降温效果的离合器在使用时,由于在压板内设置有蛇形的容纳腔,而容纳腔内设置有冷却液,当离合器由于反复使用和发热后,冷却液可使离合器的温度下降,当使用一段时间容纳腔内的冷却液减少后,可将离合器盖上的密封板打开,然后,将冷却液的注入头由通孔插入,用力塞入注液口,此时密封件二内的传感器感应到注入头发送信号给两微型气缸,两微型气缸收缩,使密封件一和密封件二脱离,使注入头插入注液口内,这样即可向容纳腔内注入冷却液,当注入完成后,注入头拿出,则传感器发送信号给两微型气缸,两微型气缸伸开,使密封件一重新嵌入密封件二内,最后,再通过密封板将通孔密封,从而能降低离合器因反复使用后的温度,避免影响离合器的灵敏性,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板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飞轮;2、压板;21、容纳腔;22、支撑柱;23、导液孔;231、密封圈;24、注液口;3、摩擦盘;4、离合器盖;41、通孔;42、密封板;5、密封装置;51、腔体;52、微型气缸;53、密封件一;54、密封件二;55、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离合器,包括:飞轮1、压板2、摩擦盘3以及离合器盖4;离合器盖4与飞轮1连接,压板2和摩擦盘3设置于离合器盖4内,其特征在于,压板2内设置有呈蛇形设置的容纳腔21,容纳腔21内设置有冷却液,压板2朝向离合器盖4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24,容纳腔21内相对于注液口24处设置有密封装置5,离合器盖4相对于注液口24的位置设置有通孔41,通孔41处设置有密封板42;密封装置5包括设置于压板2相对于注液口24两侧的腔体51,两腔体51内分别设置有一微型气缸52,两微型气缸52的活塞杆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密封件一53和密封件二54,密封件一53呈“凸”字形设置,密封件二54呈“凹”字形设置,并且,密封件一53的前端嵌入密封件二54内,密封件上设置有传感器55,传感器55分别与两微型气缸52信号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传感器55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能灵敏的感觉到注入头的压力,是使用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俊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俊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6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