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及其组合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26246.7 | 申请日: | 2016-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9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弘毅;赵以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弘毅 |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B1/06;F28F3/04;F28F9/26 |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61219 | 代理人: | 刘艳霞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无管箱 板式 空冷器 及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空冷器为空气冷却器的简称,空冷器是利用空气冷却、冷凝工艺介质的热交换设备。与水冷方式比较,具有空气冷源充足、节省冷却用水、减少环境污染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民用空调等领域的应用十分普遍,是一种非常节水的环保型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空冷器的使用将越来越广泛。
按照传热元件的不同,空冷器可分为管式、板式两大类,目前传统的空冷器多为管式空冷器。管式空冷器内部的主要传热元件由翅片管束组成,虽然管式空冷器可承受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但由于其换热效率低,节能效果差,占地面积大,且拆卸、维修、不方便而处于被新型板式空冷器不断更新的状态。板式空冷器虽然在3.0MPa下承压能力有限,但其传热元件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传统管式空冷器主要由管束、管箱等组成。其中管束为管式空冷器传热的核心部件,由传热管、翅片等组成。其中,管束多为单程,管子较长,单位体积内可容纳的换热面积较小,造成传热效果较低。再者结构不紧凑,占地面积大,建筑成本高对于设备建筑布置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已有不同结构的板式空冷器,此种板式空冷器在其板束处上下焊有管箱,工作介质由上管箱分导流入板束进行风冷冷却后,汇集到下管箱后排出。这种带有管箱的板式空冷器,在其单台作业中板片间不能进行流程组合,因存在两管箱,其与无管箱板式空冷器相比,相同体积内可容纳的换热面积较少,且较无管箱板式空冷器减小了换热效率,且焊接量大,除需对板束进行全焊外还要在板束上下侧焊接两个管箱,薄板与厚板焊接时焊接性能不稳定,焊接难度较大,较无管箱的板式空冷器增大了制造成本且影响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因此,带有管箱的板式空冷器较无管箱的板式空冷器结构不紧凑,相对传热效果差,焊接量大,且不能进行流程组合,空间区域占用率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方便组合的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包括一组或多组用于热交换的板片束,每一组板片束中包括多个竖直叠加设置、且形状完全相同的热交换板片,各热交换板片上、且位于长边的两端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各第一开孔依次相联通,以形成第一流体通道,各第二开孔依次相联通,以形成第二流体通道;
每一组板片束中,相邻热交换板片间依次且间隔形成流体流道和风冷流道,第一流体通道、流体流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依次相联通;板片束中,各热交换板片的长边所在的侧面为风冷流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外界相联通;当包括多组板片束时,多组板片束叠放在一起,且通过第一流体通道或第二流体通道并联或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该流体流道:为由对应相邻的两个热交换板片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且两个热交换板片的边缘一周焊接密封连接;对应相邻、且焊接密封连接的两个热交换板片形成一组热交换板片组。
进一步地,该风冷流道:为相邻两组热交换板片组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且两对应相邻的热交换板片上的对应位置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的边缘一周焊接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该风冷流道:为由对应相邻的两个热交换板片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且两个热交换板片上的对应位置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的边缘一周焊接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该各热交换板片的外壁上设置有凹凸纹,在相邻的热交换板片叠放时,凹凸纹突起部分紧密贴合、且相互支撑,凹凸纹的凹下部分间形成交错的流道。
进一步地,该凹凸纹为人字形、十字型或V字形。
进一步地,该热交换板片上,且分别环绕于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的一周设置有多个相间排布的用于流体导流的凹槽和凸块,且凹槽和凸块的走向均由对应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的边缘朝向外侧。
进一步地,该板片束竖直设置于固定板和压紧板之间,且固定板和压紧板之间通过多个横向拉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该板片束放置时,各热交换板片的长边横向或竖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组合,包含上述的多个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多个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间通过管路并联或串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弘毅,未经赵弘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6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