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妇产科破膜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24489.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3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旭芹;焦晨;王清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旭芹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妇产科 破膜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妇产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妇产科破膜针。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产科中,对于活跃期宫缩乏力和宫缩困难的产妇,一般要借助人工破膜的方法帮助生产。人工破膜,就是人为的方式干预撕破宫口处羊膜,以便观察羊水颜色,加强宫缩、加速产程进展。在临床操作中,一般利用针筒结构的破膜装置吸羊水,但取出破膜装置过程中,羊水容易倒出,引起感染,清理羊水也十分麻烦,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整体收集羊水,且避免收集羊水后外溢的改进型妇产科破膜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妇产科破膜针,包括圆筒状活塞筒和从活塞筒后端伸入活塞筒内的杆状活塞杆,还包括连接在靠近活塞筒前端的内壁上的刺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形固定板、圆形活动板和杆状调节杆,固定板外沿与活塞筒内壁连接,并靠近活塞筒前端,刺针位于固定板与活塞筒前端之间,固定板圆心位置垂直设有穿孔,调节杆穿设在穿孔内,调节杆前端连接有挡块,后端固定所述的活动板,且调节杆与活塞筒同轴设置,固定板上设有若干沿活塞筒轴向开孔的通孔,调节杆上套有两端分别与挡块和固定板前侧面相抵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推动挡块,使活动板前侧面与固定板后侧面贴合,并密封通孔,且能拉动活塞杆,使活塞杆前端、活塞筒和固定板之间形成负压,并带动活动板与固定板分离,以打开所述的通孔。
先将活塞杆前推至靠近活塞筒前端,将活塞筒前端顶住胎膜,回拉活塞杆,使活塞杆前端、活塞筒和固定板之间形成负压,带动吸附部分胎膜,胎膜碰到刺针被刺破,继续拉动活塞杆,带动活动板与固定板分离,以打开通孔,会顺利把羊水吸入到活塞筒中,之后压缩弹簧会使活动板复位,以密封通孔,避免羊水倒出,且可整体收集羊水,同时本破膜针可以适合各种胎膜规格。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妇产科破膜针中,固定板后侧面固定有与活塞筒同轴设置圆筒状挡筒,挡筒外壁和内壁分别与活塞筒内壁和活动板外沿间隔设置。
当活动板失效时,可以利用挡筒挡住部分羊水,避免倒出。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妇产科破膜针中,固定板外沿弯折形成喇叭状翻边,翻边外沿与活塞筒内壁连接,翻边外沿与活塞筒前端距离小于翻边内沿与活塞筒前端距离。
翻边起到了引导羊水进入通孔的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妇产科破膜针中,所述的固定板与活塞筒可拆卸连接。
因此方便清理破膜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先将活塞杆前推至靠近活塞筒前端,将活塞筒前端顶住胎膜,回拉活塞杆,使活塞杆前端、活塞筒和固定板之间形成负压,带动吸附部分胎膜,胎膜碰到刺针被刺破,继续拉动活塞杆,带动活动板与固定板分离,以打开通孔,会顺利把羊水吸入到活塞筒中,之后压缩弹簧会使活动板复位,以密封通孔,避免羊水倒出,且可整体收集羊水,同时本破膜针可以适合各种胎膜规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破膜针剖视图。
图中,
1、活塞筒;11、刺针;
2、活塞杆;
3、固定板;31、通孔;32、挡筒;33、翻边;34、穿孔;
4、活动板;41、调节杆;42、压缩弹簧;43、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妇产科破膜针,包括圆筒状活塞筒1和从活塞筒1后端伸入活塞筒1内的杆状活塞杆2,还包括连接在靠近活塞筒1前端的内壁上的刺针11,还包括圆形固定板3、圆形活动板4和杆状调节杆41,固定板3外沿与活塞筒1内壁连接,并靠近活塞筒1前端,刺针11位于固定板3与活塞筒1前端之间,固定板3圆心位置垂直设有穿孔34,调节杆41穿设在穿孔34内,调节杆41前端连接有挡块43,后端固定活动板4,且调节杆41与活塞筒1同轴设置,固定板3上设有若干沿活塞筒1轴向开孔的通孔31,调节杆41上套有两端分别与挡块43和固定板3前侧面相抵的压缩弹簧42,压缩弹簧42推动挡块43,使活动板4前侧面与固定板3后侧面贴合,并密封通孔31,且能拉动活塞杆2,使活塞杆2前端、活塞筒1和固定板3之间形成负压,并带动活动板4与固定板3分离,以打开通孔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旭芹,未经周旭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44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循环装置及其使用的压缩机
- 下一篇:体温贴充电便携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