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及其气管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9427.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2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丽;郭万申;樊双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丽;郭万申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兴园专利事务所11233 | 代理人: | 王蕴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气管 套管 封堵 装置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及其气管套管。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也是用于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气管切开治疗结束前,需缓慢调整气管套管的末端孔径的大小至最后完全封堵,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现在临床上大多采用医用胶布及软木塞等对气管套管末端进行封堵,其操作方法复杂,而且还存在将胶布线及木屑坠入气管的风险,因此利用现有气管套管在气管切开术临床治疗中尚存在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在气管套管末端加用该封堵装置,提高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该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的气管套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包括下管1、上管2和手柄5;所述下管1及上管2紧固连接;所述上管2的内部、下管1的内部、或上管2和下管1的内部沿轴向设有封堵孔4,所述封堵孔4的孔径沿上管2至下管1的轴向逐渐缩小,直至完全封闭;所述手柄5紧固连接于所述上管2的外部、下管1的外部、或上管2和下管1之间的外部。
其中,所述上管2、下管1的外部形状为圆柱形。
所述上管2、下管1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上管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下管1的外径。
所述封堵孔4在上管2内部,或上管2和下管1内部的孔径呈锥形或多阶梯状沿轴向逐渐缩小,直至完全封闭。
在上管2或/和下管1内部孔径逐渐缩小的所述封堵孔4的面积,按其在上管2或下管1内所占面积设置多组组合尺寸,包括:
一组:1/2,2/2;或
二组:1/3,2/3,3/3;或
三组:1/4,2/4,3/4,4/4;或
四组:1/5,2/5,3/5,4/5,5/5;或
五组:1/6,2/6,3/6,4/6,5/6,6/6。
所述上管2的内部、下管1的内部、或上管2和下管1的内部设有隔膜3。
一种包含所述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的医用气管套管。
所述医用气管套管的外管6或内管7与所述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的封堵孔4尺寸相匹配。
所述气管套管的外管手柄8的形状与所述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的手柄5的形状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及其气管套管,具有以下优点:
将该封堵装置应用在医用气管套管末端,能够杜绝在气管切开术中应用气管套管时存在的将胶布线及木屑坠入气管的风险,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4为带有本实用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的气管套管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下管
2:上管
3:隔膜
4:隔膜孔
5:手柄
6:外管
7:内管
8:外管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及其气管套管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侧面示意图。
如图1、如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气管套管封堵装置,主要包括下管1、上管2、隔膜3、封堵孔4和手柄5。所述下管1和上管2紧固连接。所述下管1与上管2之间设有向外凸出的手柄5。
其中,下管1和上管2的内部及外部形状均为圆形结构,且下管1和上管2的轴线一致,即其横截面为同一圆心。所述下管1和上管2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不同,通常以上管2的直径略小于下管2为佳。
所述下管1的内部,上管2的内部,或上管2与下管1之间的内部可设置隔膜3。隔膜3可位于下管1的内部任何位置,也可位于上管2的内部任何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丽;郭万申,未经刘伟丽;郭万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9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互动方法、电子设备、用户终端及服务器
- 下一篇:LED灯美容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