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印刷品离线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8579.5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5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衡科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20182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品 离线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品的印后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印刷品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印刷品离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印刷行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随着行业的扩展,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来自客户端不断提升的质量要求也对印刷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印刷企业配备更高精密度的检测设备,但检测设备精密度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大幅提升。
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多台印刷机共用一台检测设备,一般使用离线检测方法抽检印刷品是否存在缺陷,即操作人员随机抽出样品,送至检测设备检测,检测设备检出结果后,记录相应的问题点,操作人员携带记录有问题点的样张返回操作机台,并根据记录数据对生产设备进行调整。这种检测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存在下列问题:
1)反馈结果相对滞后,待检测结果出现后,操作人员将结果带回生产设备,特别是检测设备与生产设备距离较远的企业,该过程耗时更长,在该过程中,生产设备已经印刷了较多问题纸张,浪费原料和油墨。
2)如果检测的样张出现的问题点较多,就会存在记录不清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多次往返查看检测结果,然后再调整机器,浪费时间,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目前还未见得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高效的印刷品离线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品离线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设备、传输设备和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检测设备开设有一窗口,所述传输设备一端与所述窗口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设备电连接,所述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通过所述传输设备传输至所述显示设备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上设有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所述检测设备检测的相关数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印刷品离线检测系统还包括存储设备,所述存储设备位于所述检测设备与所述显示设备之间,所述检测设备、所述存储设备与所述显示设备均通过所述传输设备电连接。所述检测设备将检测的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中,所述传输设备将所述存储设备中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设备,并可多次调取所述存储设备中的数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印刷品离线检测系统包括多个所述显示设备,所述印刷品离线检测系统还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位于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显示设备之间,所述分流器一端通过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存储设备电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显示设备电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还设有指令发送装置,所述检测设备将检测的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中,所述分流器根据所述指令发送装置发出的指令,将所述存储设备中的数据传输至相应的所述显示设备,完成数据传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上还包括图像摄取装置和光源,所述图像摄取装置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光源向检测区域发射均匀的平行高亮光,以照亮处于该区域内的印刷品表面。
优选地,所述图像摄取装置为线阵相机,所述检测区域呈线状,所述光源向所述检测区域发射均匀的平行高亮光,所述图像摄取装置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处于所述检测区域内的印刷品表面发生反射后射出的光线。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还设有安装所述图像摄取装置的导轨,所述图像摄取装置在所述导轨上滑动,以扫描待检测的印刷品。
优选地,所述图像摄取装置为面阵相机,所述面阵相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端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一吸风装置,所述吸风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区域上,用于吸附固定待检测的印刷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位于生产设备旁,方便操作人员读取检测数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还设有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与所述检测设备电连接,当所述检测设备处于不良工况时,所述警示装置启动,警示灯闪烁,并发出警示声音,提示相应人员处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所述检测设备停止工作,保护检测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衡科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衡科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8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