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7820.2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9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曹旦夫;王波;马育;杨振宁;张高平;许长华;王自发;袁军;余红梅;牟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8 | 分类号: | F16K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61211 | 代理人: | 杨引雪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旋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新型旋塞结构。
背景技术
旋塞作为旋塞阀一个重要的部件,其制造方法既要满足性能要求,又要兼顾工艺性和成本。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将旋塞整体铸造成型,然后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加工出旋塞轴及燕尾结构。由于旋塞阀在工作过程中,旋塞的旋塞轴和燕尾结构要承受一定的载荷作用,通常的铸造旋塞,由于铸件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较低,在高压工况下,旋塞轴易发生弯曲变形,甚至断裂,燕尾结构也易发生塑性变形或严重磨损,可能导致旋塞在动作一定次数后旋塞阀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对于尺寸较大的旋塞,整体铸造也容易导致旋塞轴端部出现缺陷,产品合格率很低;而采用整体锻件或改用高性能材料铸造旋塞则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可靠性高,成本低廉,成品率高的新型旋塞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旋塞结构,包括旋塞体、旋塞轴和燕尾结构,所述旋塞轴与旋塞体之间通过焊接、键连接或通过键连接加焊接,所述燕尾结构包括旋塞体上的凹槽和插入凹槽中的燕尾体。旋塞体为主密封件的载体,其强度要求相对较低,采用铸造成型。旋塞轴既要支撑旋塞体,又要承受阀门启闭所需的轴向力和扭矩,还要保证实现可靠密封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需选用性能较高的材料,由型材加工而成。燕尾结构由于也承受较大的载荷,选用高性能型材加工而成。
旋塞轴包括旋塞上轴和旋塞下轴,所述旋塞上轴与旋塞体通过销连接加焊接或键连接加焊接,由于旋塞下轴承受载荷较小,旋塞下轴与旋塞体直接采用焊接。
旋塞体和燕尾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在燕尾结构被磨损或损坏后可以通过拆卸螺钉更换燕尾结构,形成旋塞组件,从而保证旋塞的工作性能要求。
所述凹槽为燕尾槽或矩形槽。
旋塞体和燕尾结构,旋塞体和旋塞轴分别由不同的材料加工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采用分体式旋塞结构,既可以保证满足旋塞工作时的性能使用要求,又具有较低的制造加工成本。而且分体式组件在组装连接时,连接方式可靠,成本低廉,同时降低了旋塞的加工工艺难度,提高旋塞的成品率以及可维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燕尾结构,2-螺钉,3-旋塞体,4-旋塞上轴,5-旋塞下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旋塞结构,包括燕尾结构1、螺钉2、旋塞体3、旋塞上轴4和旋塞下轴5,在制造时将旋塞上轴4、旋塞下轴5、旋塞体3及燕尾结构1分别加工。燕尾结构1包括旋塞体3上的凹槽和插入凹槽中的燕尾体。由于旋塞体3为主密封件的载体,其强度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可采用铸钢或球墨铸铁材料。旋塞上轴4和旋塞下轴5既要支撑旋塞体3,又要承受阀门启闭所需的轴向力和扭矩,还要保证实现可靠密封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需选用性能较高的材料,如不锈钢等;燕尾结构1由于也承受较大的载荷,也选用高性能不锈钢采用加工,以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并加工螺钉的螺纹孔,以便与旋塞体3后期进行紧固连接。
将旋塞上轴4与旋塞体3通过先用销或键连接,之后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可靠加固,由于旋塞下轴5承受载荷较小,故而旋塞下轴5与旋塞体3则直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旋塞体3铸造成型后,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加工螺纹孔,以保证与燕尾结构1中的螺纹孔配合,之后将旋塞体3与燕尾结构1进行装配,并使用螺钉2进行可靠连接。将燕尾结构1两端用氩弧焊进行固定,保证连接紧固可靠,同时所有螺钉2也需用点焊的方式进行防松。
所述凹槽为燕尾槽或矩形槽。
一种旋塞阀的新型旋塞结构的加工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旋塞上轴4和旋塞下轴5采用不锈钢型材单独加工;
(2)旋塞体3采用铸件加工,并加工出与燕尾体装配的凹槽;
(3)燕尾体采用不锈钢型材单独加工;
(4)旋塞上轴4通过销或键与旋塞体3连接,之后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可靠加固;
(5)旋塞下轴5与旋塞体3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6)旋塞体3与燕尾结构1装配后采用螺钉将二者形成紧固连接,最后与旋塞上轴4、旋塞下轴5组装成旋塞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7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防终端单元控制箱
- 下一篇:一种钢管内壁质量缺陷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