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1156.0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7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郭靖;李宜杰;韩瑞明;陈志凯;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生物 水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滞水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城市雨水的收集系统通常采用挖填快排模式,有些城市的雨水径流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至河流,雨水污染径流直接入河会形成污染冲击负荷,造成汛期城市景观河道突发水质恶化,也不利于雨水收集至干旱期供应。
随着现代环境的日益严重,人们越发对环境保护重视,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一改传统过去粗放的城市发展形势,而是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系统,具有收集雨水、下渗、蓄水、补给雨水等类似“海绵”体功能,还可以美化环境。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系统,包括:
雨水过滤系统,其包括生态滞水池,所述生态滞水池的基底和斜坡内侧分别铺设有HDPE膜层,所述基底的所述HDPE膜层上依次铺设有排水层、过渡层、过滤层以及景观层;所述排水层设有若干个并列铺设在所述HDPE膜层上的第一排水管以及若干个并列设置的第一雨水管;
雨水收集系统,其包括溢流井以及通过第二雨水管连接到所述溢流井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有向外排水的第二排水管;
其中,所述溢流井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容腔;所述溢流井的井口高度等于所述景观层在所述生态滞水池中的高度;
所述第一排水管为穿孔管,所述第一雨水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溢流井中。
优选的是,所述基底和所述斜坡内侧分别与所述HDPE膜层之间设有压实的沙找平层;所述压实度大于87%;所述沙找平层的平整度满足±2cm/m2。
优选的是,所述生态滞水池的放坡坡度为1:3。
优选的是,所述溢流井周围设有井周加固层,所述井周加固层为掺有钢筋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20cm。
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层具有包裹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细砾;
所述过渡层铺设有压实的中粗砂;
所述过滤层设有与所述景观层种植植物匹配的种植土;
其中,所述细砾的直径为2.0-3.5mm;
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HDPE膜层之间的距离为20-30cm;
所述中粗砂的厚度为10cm、直径为0.5-1.5mm。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孔径小于2mm,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外侧与所述细砾之间设有土工布层。
优选的是,并列铺设中最靠近坡脚的两个所述第一排水管分别与坡脚的距离为40cm;每个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坡脚的距离为1m。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雨水管与所述HDPE膜层之间的高度距离为20-30cm。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雨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管一一匹配;所述第一雨水管一端连通一个所述第一排水管、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溢流井中。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第一雨水管的一端连通若干个所述第一排水管、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溢流井中。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滞水池系统,雨水过滤系统的生态滞水池中依次铺设HDPE膜层、排水层、过渡层、过滤层以及景观层;排水层的第一排水管通过第一雨水管连通到雨水收集系统的溢流井,溢流井的雨水超过一定水位经第二雨水管流至集水井存储,集水井的蓄水超过一定水位排出;从而形成了收集雨水、下渗、蓄水、补给雨水、美化环境等一体化类似“海绵”体功能;
2)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Impermeable membrane)膜具有很好的防腐性能、电性能、防潮性能、防渗漏性能、抗冲击性,拉伸强度高,用于生态滞水池的防渗;
3)溢流井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容腔,溢流井的井口高度等于景观层在生态滞水池中的高度;一方面,保证溢普通雨水通过生态滞水池过滤、净化进入溢流井;另一方面,当雨水较大超过生物滞水池的储存能力时,能快速通过溢流井口快速排入溢流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1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