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剪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10292.8 | 申请日: | 2016-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6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 发明(设计)人: | 伍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长信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29/02 | 分类号: | B23D29/02;B21F1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李龙,刘东 |
| 地址: | 6460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剪。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人工作时一般采用普通的机械剪刀,用于完成剪短钢丝等重复机械工作。但机械剪刀正常工作所需握力要求较高,工作一定时间的劳动强度极大,这对于操作工人来说费时费力的一种工作,对于工人持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提出的机械剪刀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的伺气动剪,可以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动剪,包括安置于气动剪前端的刀夹体和安置于刀夹体上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气动剪内部设置有顶锥,顶锥尖端部分伸入刀夹体后端,顶锥后端连接加压工作腔,气动剪尾部设置有开关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剪设置有气腔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顶锥上环绕安置压缩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气腔外壳上设置有气剪复位排气孔和气剪接头排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刀夹体上安置有所述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复位弹簧套在所述顶锥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工作腔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加压工作腔、第二加压工作腔和第三加压工作腔。
更进一步的,所述顶锥和压缩复位弹簧后段部分安置于第三加压工作腔中。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气动剪,主要有益效果是降低使用剪刀时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
图中标记:1-气剪复位排气孔,2-气剪接头进气口,3-开关把手,4-第一加压工作腔,5-第二加压工作腔,6-第三加压工作腔,7-压缩复位弹簧,8-顶锥,9-刀夹体,10-刀片,11-气腔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气动剪结构特点及功能
该气动剪结构特点是应用压缩空气的压力三次加压,使气剪上刀片10的最终剪切力达到了702MPa,远大于低碳钢丝的剪切应力,从而能迅速剪短钢丝。使用气剪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未使用气动剪前,操作人员只能用普通的机械钳子剪短钢丝,只有在操作人员全力的情况下才能剪断钢丝,工作劳动强度极大;在使用气剪后,操作人员只需握住气剪外壳,同时压下手把3,使压缩空气进入气动剪的工作腔中驱动气动剪完成切割的工作。其中气动剪重量为2KG,传统机械钳重量为4KG,气剪重量只有其机械钳重量的一半,由此也极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该气动剪适合需大量剪短钢丝的工作场所,例如建筑工作,其工作效率高于传统机械钳,同时能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气动剪的工作原理
本气动剪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其压缩空气压力为0.5Pa,气剪内腔直径为50毫米,内腔面积为1962毫米。在气剪工作时,首先压下开关手把3,使压缩空气从气剪接头进气口2处进入气剪的第一加压内腔4,然后通过第二加压工作腔5和第三工作加压腔6分别对压缩空气进行增压。使最终到达顶锥8的空气压力是压缩空气进入气剪时的三倍。
其基本工作原理:
压缩空气进入气剪第一加压工作腔4时产生的力为:
F1=P×S=0.5MPa×1962mm=981N
压缩空气进入气剪第三加压工作6腔时产生的力:
F3=F1×3=981×3=2943N
该气动剪是按直径为4毫米的钢丝剪断设计的。国标一般低碳钢丝标准,公称直径>3.5~5.0时,其强度为ξ≥550MPa,ξ=66MPa.。
在气动剪结构中,当压缩空气到达顶锥8时,顶锥8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向前移动,顶锥8为刀夹体9提供一个压力,使刀夹体9在杠杆力的作用下让刀夹体9上安置的刀片10迅速合拢,产生一个快速而巨大的剪切力,能在瞬间将直径为4毫米的钢丝剪断。
顶锥8在推动刀夹体9的过程中有一力矩结构成立,其动力臂为:L1为滚轮到固定刀片螺栓的距离,其阻力臂为:L2固定刀片螺栓到刀片内钢丝安置的距离,其力矩公式为:
F3×L1=Ft×L2
代入数据:2943N×60mm=Ft×20mm
Ft=F3×L1/L2=2943×60/20=8829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长信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泸州长信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0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边机
- 下一篇:基于无人机的眼镜视觉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