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9733.2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1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拥军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9;A61M25/09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13120 | 代理人: | 王丽巧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血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心血管发病率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该技术是在血管造影下实施的一种微创手术,是有别于内外科治疗之外的疾病的第三种治疗方式。
心脑血管微导管是一种介入治疗的关键器材,是一根长形高分子复合材料管,其主要作用如下:1.建立微导丝等器材进入病变血管的通道;2.在迂曲血管中为导丝推进提供支撑力,提升导丝通过病变的能力;3.提供通道使造影剂能顺利引进血管内,产生造影效果。现有的心脑血管微导管通过迂曲血管和狭窄血管尤其是通过闭塞段的能力较差,必须使用导丝进行引导,并且这种导管不利于调整导引导丝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并且能极大降低手术难度,减少病人痛苦的心脑血管微导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包括头部、体部和能够与三通接头相连的尾部,其特征在于:头部设有斜面,靠近头部的体部内设置有标记环;微导管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微导管外层设有超滑涂层。
作为优选,斜面为与头部管腔轴线夹角为15°~25°,斜面末端为弧形。
作为优选,微导管的管壁内嵌导丝,导丝末端设置在斜面外侧、且垂直斜面设置。
作为优选,标记环为黄金材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通过迂曲、狭窄血管,尤其是使微导管通过闭塞段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微导管和血管壁的摩擦,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了手术难度,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病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头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通过血管分叉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通过分布斑块或血栓的狭窄血管段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通过迂曲血管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通过远端分叉血管段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通过血管闭塞段第一种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通过血管闭塞段第二种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通过血管闭塞段第三种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1、头部;11、斜面;12、标记环;2、体部;3、尾部;4、近端分叉血管段;5、带血栓或斑块血管段;6、迂回血管段;7、导丝;8、封闭血管;9、远端分叉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包括头部1、体部2和能够与三通接头相连的尾部3,头部1设有斜面11,靠近头部1的体部2内设置有标记环12;所述微导管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所述微导管外层设有超滑涂层。尾部3靠近操作者,该端被称作近端,头部1用于进入患者的血管中,该端被称为远端。微导管尖端呈斜面结构形式,使微导管可以更加方便、灵活的进入血管中。标记环12用于在手术操作中将微导管的远端在患者体内定位,便于医生更准确的确定治疗部位。所述微导管最外层超滑涂层的设置极大地降低了微导管和血管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便于微导管顺利通过血管,直至到达血管的远端。所述微导管能够建立微导丝等器材进入病变血管的通道,通过旋转微导管尾部3改变斜面11的方向,从而调整导丝7的前进方向,进而提升微导管通过病变的能力,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斜面11的设置,同时也使手术中向血管远端输送造影剂的能力增强,具有更快更好的显影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拥军,未经李拥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9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心理宣泄人偶
- 下一篇:一种用于尿管的辅助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