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温储罐的干燥置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9165.6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7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曹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F17C1/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61100 | 代理人: | 佘文英 |
地址: | 71006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干燥 置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化烃和液化天然气低温储罐,具体涉及该类低温储罐干燥及置换的方法,控制低温储罐内的氧气与水分含量。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的增加,液化烃(Liquefied Hydrocarbon)和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以下简称LNG)等清洁能源的消耗量正不断增加,大型液化烃和液化天然气低温储罐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低温储罐内部存放易燃介质,若内部氧气含量较高,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等事故。低温储罐在低温下运行,若内部水分含量过高,容易产生结霜现象,从而影响储罐的绝热性能。
在使用前低温储罐必须进行惰性气体置换,对低温储罐内部进行干燥并降低氧气含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连续排放法,其特点是同时打开进气管与排气管的控制阀。该方法难以达到氧气与水分的含量要求,且操作耗时很多,具有很大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储罐的干燥置换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储罐内部的氧气和水分,且操作简单,用时较短。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温储罐的干燥置换系统,其特征是置换系统由内罐罐底进气管、罐底进气阀、罐顶排气管、罐顶排气阀、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管、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阀、罐底绝热层排气管和罐底绝热层排气阀组成,将低温储罐内部空间分为内罐与穹顶、内外罐间环形空间和罐底绝热层三个部位,三个部位均设有一个罐顶排气管用于该部位的惰性气体置换,但共用一个内罐罐底进气管,采用压涨法进行惰性气体置换。
本实用新型用于置换的惰性气体为常温干燥氮气。
本实用新型采用压涨式的方法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罐顶排气阀、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阀、罐底绝热层排气阀的开启压力取8KPa~10KPa,关闭压力取0~2KPa。
所述进气管内罐罐底由罐顶进入,向下延伸至内罐底部,并在内罐底部作为一个圆环形分布管,分布管上均匀开孔,开孔朝向环管内外两侧的斜下方。
所述罐顶排气管位于罐顶中央区域,方便顶部空气的排出。
所述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管均由立管与铺设在环形空间底部的180°弧形管构成,弧形管上均匀开孔作为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管的进口,两个立管对称布置。
所述罐底绝热层排气管进口位于罐底泡沫玻璃砖的中心部位,通过罐底绝热层、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最后从罐顶引出。
罐底绝热层排气管进口端端部为盲板,四周均匀开长圆孔。
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管包括左、右两侧的排气管,且左右两侧的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管结构相同。
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阀包括左、右两侧的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阀。
各管道材料均采用低温碳钢或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盛装液化烃和LNG等介质的低温储罐,其适用容积为1万~28万立方米,适用储存温度为-198℃~45℃。
本实用新型通过惰性气体置换储罐内部空气的方法排出氧气和水分,防止使用过程中储罐内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或出现结霜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排出储罐内部各个部位的空气,无置换死角;采用压涨式方法有利于提高惰性气体置换的速度。本实用新型制造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说明:N1—内罐罐底进气管,V1—进气管控制阀,N2—罐顶排气管,V2—罐顶排气阀,N3—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管,V3-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阀,N4—罐底绝热层排气管,V4—罐底绝热层排气阀,PT—压力传感器,TT—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低温储罐的干燥置换系统由内罐罐底进气管N1、进气阀V1、罐顶排气管N2、罐顶排气阀V2、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管N3、内外罐间环形空间排气阀V3、罐底绝热层排气管N4和罐底绝热层排气阀V4组成。将低温储罐内部空间分为内罐与穹顶A、内外罐间环形空间B和罐底绝热层C三个部位。三个部位均有一个排气管用于该部位的惰性气体置换,但共用一个内罐罐底进气管N1,采用压涨法进行惰性气体置换。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压力计与温度计监测罐内压力与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如下:
a)关闭罐壁所有排气管控制阀,由内罐罐底进气管N1从内罐底部通入惰性气体,罐内压力逐渐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9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