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文物考古发掘低氧气调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9058.3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9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H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李雪 |
地址: | 300409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物 考古 发掘 氧气 保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物考古发掘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文物考古发掘低氧气调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文物在考古发掘前,与封闭的埋藏环境形成的相对平衡体系,减缓甚至阻止了文物腐蚀和劣化,使得某些文物历经千百年后出土仍保留原有状态。但是,在文物出土后,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含氧量丰富的空气致使文物迅速地被氧化;环境温湿度的昼夜交替、冷暖变化致使文物表面水分不均衡蒸发而出现快速干裂、变形;光线也会加速文物光分解、光氧化作用,致使有机质类文物和带有彩绘的文物发生变色、退色等现象。
文物在出土后要经历挖掘出土、清理修复、储藏保护等阶段,现有的文保设备或系统中,只能对文物的某个阶段进行保护,不能在整个完整周期对文物进行实时保护,造成文物的不可逆损害,影响价值研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文物考古发掘低氧气调保护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文物出土后不能全周期保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文物考古发掘低氧气调保护系统,包括气密储藏袋、快速抽气充氮装置、低氧工作室、低氧储藏柜和移动工作站;所述快速抽气充氮装置与气密储藏袋连接,所述移动工作站与所述低氧工作室和低氧储藏柜分别连接;所述的低氧工作室为气密围护结构和气密门组成的气密空间,所述低氧工作室内部设有空气呼吸器、氧浓度检测装置、温湿度检测装置、加湿装置和报警系统;所述的移动低氧工作站包括显示控制单元、检测单元、制氮单元和空气充瓶单元,所述制氮单元与低氧工作室和低氧储藏柜分别连接;所述空气充瓶单元与空气呼吸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供气阀和碳纤维气瓶,所述碳纤维气瓶与空气充瓶单元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密储藏袋为聚乙烯薄膜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呼吸器为背负式呼吸器或车载式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文物从文物出土、清理修复、保护储藏等全过程受到低氧保护,有效降低环境突变造成文物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文物考古发掘低氧气调保护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气密储藏袋、快速抽气充氮装置、低氧工作室、低氧储藏柜和移动工作站;所述快速抽气充氮装置与气密储藏袋连接,所述移动工作站与所述低氧工作室和低氧储藏柜分别连接。
在文物出土阶段,将考古发掘的文物及周围土质等整体提取后,移入低氧工作室,进行清理、清洁等处理。移动工作站与低氧工作室相连,通过检测单元和制氮单元的配合,对低氧工作室内的气体环境进行充氮处理,确保低氧工作室的低氧恒湿环境。将新出土的文物或者清理、清洁好的文物放入气密储藏袋中,利用快速抽气充氮装置对气密储藏袋进行快速抽气和充氮置换,然后密封气密储藏袋,进行低氧储藏和保护。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低氧工作室中佩戴空气呼吸器,对文物进行清洁、观察、包装、修复等工作,当空气呼吸器中的气体含量不足时,移动工作站中的空气充瓶单元对空气呼吸器进行充瓶。在文物储藏阶段,将已经清洁整理好的文物放入低氧储藏柜,移动工作站控制低氧储藏柜保持低氧恒湿的洁净环境,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性储藏。
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文物从文物出土、清理修复、保护储藏等全过程受到低氧保护,有效降低环境突变造成文物的损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9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