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送药背包和送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5821.5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7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大衡;黄宁新;封枫;甘钧兆;彭志伟;唐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1/00 | 分类号: | A45C11/00;G06K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包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送药背包和送药系统。
背景技术
医院的送药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病人住院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定量服用或注射指定的药物,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其需要的药物量、时间、种类也千差万别。在现有的医院系统中,病人需要先就诊,医生开出药方后,院方根据药方配药,在指定的时间通过护士将药送到该病人手中。在整个送药过程中,全靠人与人的沟通,护士需要自己记住送药的目标病人以及属于该病人的药,而在实际送药的过程中,护士往往一次需要去多个病房为多个病人送药,导致需要对应的将各种药品分份,并且记住每份药品送达的目标病人,使得送药的过程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一旦出现送药错误不仅会导致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甚至有可能服用错误的药导致病情加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送药背包和送药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医院送药的过程中对护士依赖程度高,导致人力资源消耗大,有可能出现送错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物联网识别的送药背包,用于为医院内住院病人送药,所述医院具有存储各病人身份信息和诊疗信息的病历系统,包括本体,所述壳内活动插设有多个药包,所述本体下端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末端设有万向轮;
所述药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纳有多个药盒,各所述药盒包括盒体、用于与所述病历系统通信的通信模块和用于根据所述病人身份信息生成电子标签的识别模块。
进一步地,所本体一侧开设有四个开口,各所述开口内插设有所述药包。
进一步地,所述药包上端面设有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用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阅读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外端面设有用于显示内部容纳的所述药盒信息的显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内设有用于对一个或多个所述药包内降温的降温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基于物联网识别的送药系统,包括存储各病人身份信息和诊疗信息的病历系统和上述的送药背包,所述病历系统包括一台或多台联网终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病房内的反馈装置,所述反馈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病历系统通信的反馈模块和用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读取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电子锁,所述电子锁具有用于与所述反馈模块通信的解锁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送药背包和送药系统借助物联网的方式,件病历系统内存储的病人信息发送至药盒,在药盒内生成与病人对应的电子标签,送药时先将病人所需要的药放入其身份对应的药盒内,然后背上送药背包至病房,对应将药盒送至病人处即可,不仅减少了送药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无需专门的护士送药,可派遣其他非护士人员送药,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可以避免送错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药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药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5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