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基坑围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05536.3 | 申请日: | 2016-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9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徐玉峰;江水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基坑 围护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基坑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和SMW工法桩是目前地铁深基坑中最常用的两种围护结构形式,地连墙采用混凝土加钢筋笼的形式,SMW工法桩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型钢的形式。两种工法从技术上比较:地连墙可以实现比SMW工法桩深的基坑,SMW工法桩采取插入型钢的方式施工效率高于地连墙且可以拔除型钢重复利用。那么能不能结合地连墙的基坑深度优势与SMW工法桩效率高且节能环保的优势,采用一种混凝土结合型钢骨架的地连墙工法呢?传统地下连续墙采用钢筋为骨架,需要大量手工作业将钢筋制作成地连墙整幅钢筋笼,大量手工作业致使地连墙施工效率低;传统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若遇到地下市政管线,需采取管线改迁措施或较复杂处理方法且不能有效保证管线安全,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地铁基坑围护结构,显著提高地下连续墙施工效率,型钢拔除重复利用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通过型钢灵活布置避开地下市政管线提高总体施工效率和降低工程实施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一期槽段、二期槽段和折角槽段;若干个一期槽段与若干个二期槽段相间排列设置,且一期槽段的折角处和二期槽段的折角处均设有折角槽段;所述的一期槽段、二期槽段和折角槽段均由地连墙导墙、型钢和抗渗混凝土构成;地连墙导墙的内部槽体内设有型钢;所述的一期槽段、二期槽段与折角槽段之间的连接缝隙处以及型钢与槽体之间的缝隙处均设有抗渗混凝土;所述的一期槽段、二号槽段和折角槽段的顶部均设有冠梁;所述的折角槽段的折角处设有角钢。
所述的型钢的上端设置于冠梁的底部或者露设于冠梁的上部,且露设高度大于等于0.5米。
所述的型钢为热压H型钢或者工字型钢。
所述的地连墙导墙内部槽体内壁设有护壁。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铁基坑围护结构,显著提高地下连续墙施工效率,型钢拔除重复利用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通过型钢灵活布置避开地下市政管线提高总体施工效率和降低工程实施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期槽段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二期槽段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折角槽段的俯视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的位移包络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的弯矩包络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剪力包络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一期槽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中二期槽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一期槽段1、二期槽段2、折角槽段3、地连墙导墙4、型钢5、抗渗混凝土6、冠梁7、角钢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参看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一期槽段1、二期槽段2和折角槽段3;若干个一期槽段1与若干个二期槽段2相间排列设置,且一期槽段1的折角处和二期槽段2的折角处均设有折角槽段3;所述的一期槽段1、二期槽段2和折角槽段3均由地连墙导墙4、型钢5和抗渗混凝土6构成;地连墙导墙4的内部槽体内设有型钢5;所述的一期槽段1、二期槽段2与折角槽段3之间的连接缝隙处以及型钢5与槽体之间的缝隙处均设有抗渗混凝土6;所述的一期槽段1、二号槽段2和折角槽段3的顶部均设有冠梁7;所述的型钢5的上端设置于冠梁7的底部;所述的型钢5为热压H型钢或者工字型钢;所述的地连墙导墙4内部槽体内壁设有护壁;所述的折角槽段3的折角处设有角钢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55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动力雨水分流装置
- 下一篇:城市自动清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