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搅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5355.0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9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红光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搅拌器。
背景技术
在工艺品生产过程及化工领域中,需要将多种原料搅拌,形成混凝土或是瓷土,所以需要一种搅拌器,搅拌器中桨式搅拌器是以两到三只推进式搅拌部件的一种搅拌器,旋桨式搅拌器在搅拌时有较高的旋转速度,能迫使物料沿轴向运动,使物料充分循环和混合,旋桨式搅拌器多适用于搅拌稠度较低的液体,悬浮液,乳浊液等物料。
现有搅拌器包括壳体、电机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一端与位于壳体外的电机的转轴连接,搅拌轴上连接有搅拌桨;因搅拌桨不能过短,过短的搅拌桨不能搅拌到位于壳体内壁上的物料,故搅拌桨在使用过程中常因热胀冷缩搅拌桨与壳体发生摩擦,使搅拌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在使用时产生较大的噪音,需经常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器,以解决现有搅拌器存在的搅拌桨在使用时易因热胀冷缩产生摩擦,使搅拌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大及需经常维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搅拌器包括壳体、电机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一端与位于壳体外的电机的转轴连接;位于壳体内的搅拌轴侧壁上连接有多个搅拌桨;搅拌桨包括与搅拌轴侧壁依次连接的第一杆、弹性部件、第二杆、侧壁弹性垫块;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弹性部件伸缩连接;弹性垫块与壳体内壁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搅拌器还包括底部弹性垫块;位于壳体内的搅拌轴端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自由端与底部弹性垫块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杆和底部弹性垫块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
更进一步的,侧壁弹性垫块和底部弹性垫块上分别设有多个贯穿其两面的通孔。
具体地,弹性部件为弹簧或弹片;其也可为其他具有弹性的部件。
具体地,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弹性部件伸缩连接的连接方式为第二杆与设置在第一杆内的弹性部件的自由端连接;第一杆与设置在第二杆内的弹性部件的自由端连接;第一杆和第二杆分别与弹性部件的两端连接三种连接方式中任一种。
具体地,壳体内壁上涂有耐摩擦腐蚀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侧壁弹性垫块和底部弹性垫块均为弹性垫块与壳体的内壁接触过程中中不会产生噪音;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弹性部件伸缩连接在热胀冷缩时,在弹性部件和侧壁弹性垫块的作用下吸收增长的部分使壳体内壁不会受到更强的摩擦,也避免了产生较大噪音,底部支撑杆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伸长的部分会被底部弹性垫块吸收,不会摩擦壳体的底部,故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不会对壳体内壁造成较大的摩擦,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不需要经常维修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壳体,2-电机,3-搅拌轴,4-第一杆,5-弹性部件,6-第二杆,7-侧壁弹性垫块,8-底部弹性垫块,9-支撑杆,10-通孔,11-耐摩擦腐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搅拌器包括壳体1、电机2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搅拌轴3,搅拌轴3的一端与位于壳体1外的电机2的转轴连接;位于壳体1内的搅拌轴3侧壁上连接有多个搅拌桨;搅拌桨包括与搅拌轴3侧壁依次连接的第一杆4、弹性部件5、第二杆6、侧壁弹性垫块7;第一杆4和第二杆6通过弹性部件5伸缩连接;弹性垫块与壳体1内壁接触连接;壳体1内壁上涂有耐摩擦腐蚀层11。
其中,第一杆4和第二杆6通过弹性部件5伸缩连接的连接方式为第二杆6与设置在第一杆4内的弹性部件5的自由端连接;第一杆4与设置在第二杆6内的弹性部件5的自由端连接;第一杆4和第二杆6分别与弹性部件5的两端连接三种连接方式中任一种。
其中,侧壁弹性垫块7上设有多个贯穿其两面的通孔10,使物料穿过通孔10然后被运动的侧壁弹性垫块7带出,使物料搅拌的更加充分;弹性部件5为弹簧或弹片,其也可为其他具有弹性的部件;耐摩擦腐蚀层11具有耐摩擦和防腐蚀的作用,由耐摩擦和耐腐蚀的原料制成。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红光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红光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5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