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砂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3086.4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3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玛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34;A47J36/06;A47J36/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5 | 代理人: | 周晓玲 |
地址: | 2000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炖煮食材的容器,尤其是指一种砂锅。
背景技术
普通的砂锅通常直接放于明火上,直接炖煮食材,而采用传统方式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传统的砂锅底部、外部受热快,内部和上部受热慢,导致食材受热不均,底部容易产生焦糊,不适合长时间炖煮食物;而且,传统的砂锅由于密闭设计,在炖煮液体食材过程中,冷凝水流入食物中,影响食物的品相和口感,另外砂锅中过满的汤汁易从口部溢出,沾污锅壁和灶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砂锅,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砂锅蒸煮过程中受热不均的问题。
一种砂锅,包括圆形的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下设一底座,锅体上设有一个以上连接锅体外壁近上开口处与底座外壁的条形凸部,该条形凸部中开设一纵向的导流孔,该导流孔的上端连通锅体内部近上开口处,下端与底座的开孔相连并从底座下部通出。
其中,所述锅盖包括盖设于锅体上开口处的下盖部,以及连接于该下盖部上部的上沿部,该上沿部围合形成浅口碗状。
其中,所述锅体的两侧正对设有的手持部。
其中,所述条形凸部共六个,沿锅体周向均匀布置。
其中,所述砂锅由紫砂制成。
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受热方式,使其受热均匀,使食物保持原汁原味,结构简单新颖。通过在砂锅的底座有多个孔,可以直接连接到锅体内部,将锅整个安置在蒸笼内,使锅体均匀受热,砂锅下方源源不断的蒸汽从底部的导流孔串入锅体内,使锅内的食材直接与蒸汽亲密接触,可以很好的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更加鲜美可口。同时,该导流孔的设置能够使部分冷凝水沿导流孔排出,一方面可防止食物受冷凝水影响口感和品相,另一方面底部流出的冷凝水可添加至蒸锅中,防止蒸锅底部水烧干。
另外,锅盖上部为一浅口碗状,可作为底座或底盘用于盛放其他菜品,实现一锅同时蒸煮两种以上不同菜品,节省了时间和空间。并且,该锅盖可倒置摆放,作为一个用于盛菜的菜盘。
紫砂材质的砂锅能够很好得保留食物原味,透气不透水,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一般砂锅不可达到的,并且,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且不易烫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砂锅的仰视方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砂锅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砂锅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由紫砂制成的砂锅,包括圆形的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1下设一底座3,该底座3为一无底面的围沿状。锅体1外壁沿其周向均匀布置有六个条形凸部4,条形凸部4上端靠近锅体1的上开口处,其下端与底座3外壁相连。每个条形凸部4中开设一纵向的导流孔5,该导流孔5的上端连通锅体1内部近上开口处,下端与底座3的开孔相连并从底座3下部通出。由于导流孔5由锅体1外部向下设置,使蒸汽向上进入锅体1中,并且能防止锅体1内蒸汽大量排出导致热量损失。
锅盖2包括盖设于锅体1上开口处的下盖部20,以及连接于该下盖部20上部的上沿部21,该上沿部21围合形成浅口碗状。锅体1的两侧正对设有的手持部6,便于手持。锅盖2上部可作为底座或底盘用于盛放其他菜品,实现一锅同时蒸煮两种以上不同菜品,节省了时间和空间。并且,该锅盖2可倒置摆放,作为一个用于盛菜的菜盘。
上述描述已经详细阐述了实用新型的说明和描述。它不是为了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披露的形式和方式。按照以上的方式,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或更改。讨论实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用性,从而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并满足其它特定的需求。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化当依照公平和合法的权利解读,并且根据附加权利要求,这些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玛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玛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30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