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蒸饭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95516.9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8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程新;李卓;凌义;梁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三维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张景云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蒸饭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饭箱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卧式蒸饭箱。
背景技术
小型厨房空间有限,蒸饭箱体积较大,占用空间,需要一种既可以当工作台又可以蒸饭的设备。传统蒸饭箱蒸汽腔设置在蒸饭腔体下端,饭粒碎食物会落到下端的蒸汽腔内,易损伤电热元件,同时会产生焦糊异味。
传统蒸饭箱为立式结构,只具有蒸饭作用,比较占用有限的厨房空间。传统蒸饭箱蒸汽腔设置在蒸饭腔体下端,饭粒碎食物会落到下端的蒸汽腔内,易损伤电热元件,同时会产生焦糊异味。会产生冷凝水问题。高温通过金属热传导效应传导到外壁,容易发生烫伤危险。厨师需要时刻观察蒸饭情况,不断调节温度。避免饭蒸干。把手不能有效锁紧,造成腔内压力增大时蒸汽泄露,出现烫伤事故。不能自动进水,不具有缺水防干烧保护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蒸饭箱占用空间大,且不易排污的缺陷,提供一种卧式蒸饭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卧式蒸饭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包括左腔和右腔;
所述左腔自下而上依次放置有蒸汽发生器、控制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控制器之
间通过横隔板隔开;
所述右腔自下往上依次分为蒸汽通道和至少一个用于放置蒸格的子腔;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连通;所述蒸汽通道的顶壁具有向所述子腔内输送蒸汽的汽孔;
所述子腔具有子腔门;所述子腔门上设置有具有自锁功能的把手。
优选的,在所述蒸汽通道上方,具有两个子腔;两个所述子腔左右排列,并通过竖隔板隔开;所述蒸汽通道同时向所述两个子腔供汽。
优选的,在所述子腔内,固定有4层蒸格架。
优选的,所述箱体为矩形箱体,其顶面为平面。
优选的,在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设置在所述两个子腔之间,并同时与所述两个子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蒸汽出口开设在所述箱体与子腔门相对的侧壁上。
优选的,在所述蒸汽通道的底部还设置有流水槽;所述流水槽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外界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蒸汽通道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在所排污口处设置有排污阀。
优选的,所述箱体结构为在两层不锈钢板中间采用高密度硬质聚氨酯发泡制得。
优选的,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腔;所述蒸汽腔具有进水口,在所述进水口出设置有进水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卧式结构,上层可做工作台面。
2、蒸饭箱与蒸汽发生器腔体相互隔离,解决冷凝水回流问题。
3、双层结构,夹层采用聚氨酯发泡工艺填充,杜绝热传导,避免烫伤,增加热效率。
4、门把手具有自锁紧结构,能够保证蒸饭箱具有良好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蒸饭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蒸饭箱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蒸饭箱中蒸汽发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蒸饭箱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卧式蒸饭箱,包括箱体1,箱体1为矩形箱体,其顶面为平面,可作为操作平台。箱体结构为在两层不锈钢板中间采用高密度硬质聚氨酯发泡制得,保温效果好。
箱体1内包括用于放置蒸汽发生器11的左腔和右腔;左腔自下而上分别固定蒸汽发生器11和控制器14,二者之间通过横隔板隔开。
右腔自下往上依次分为蒸汽通道13和用于放置蒸格12的子腔。子腔的数量根据蒸饭箱的大小,及蒸汽发生器11的供汽能力而定,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为左右排列的两个。本实用新型设置了2个子腔,并通过竖隔板隔开。蒸汽通道13与发生器11的出汽口连通;蒸汽通道13的顶壁具有向子腔内输送蒸汽的汽孔,蒸汽通道13同时向2个子腔供汽。
每个子腔都具有独立的子腔门1a;子腔门1a上设置有具有自锁功能的把手1a1。
每个子腔内,设置有4层蒸格架1b。
如图3所示,在箱体1上还设置有蒸汽出口1c,蒸汽出口1c设置在所述两个子腔之间,并同时与所述两个子腔连通。一般蒸汽出口开设在所述箱体1与子腔门相对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三维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安庆三维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955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