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梁检测车工作平台防过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94467.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7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胡传正;左帅;蒋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0 | 分类号: | E01D19/10;G01G19/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王云飞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检测 车工 平台 过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高空作业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检测车工作平台防过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工程的发展,桥梁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且需要定期检修,工作量很大。桥梁检测车是桥梁检修过程中得力的辅助工具,它能够提供灵活移动的载人平台,方便人员对桥梁进行全方位检修。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桥梁检测车过载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车体倾翻、平台跌落等严重现象发生,急需一种有效的装置或措施防止桥梁检测车过载,保障人机安全。
桥梁检测车工作平台机构原理如图1所示,工作平台与提升塔通过b点铰接,展收油缸通过a、c点分别与提升塔、工作平台铰接;工作平台能够实现以下动作:绕b点相对于提升塔进行展收动作、绕提升塔d轴回转动作、沿水平方向伸缩。
现有技术通常在工作平台的两根平行腹杆上安装称重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至中央处理单元,经数据处理后,得出平台载荷,对比设定的满载值和超载值,进行显示报警或通过继电器切断工作平台电源。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传感器检测位置不合理,根据测力点受力特点,所测得的信号不能准确反映平台载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检测车工作平台防过载控制装置,能够准确监控工作平台载重,严格防止其超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桥梁检测车工作平台防过载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销轴传感器、第二销轴传感器、防过载控制器和报警设备,其中:
第一销轴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检测点a,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点a为展收油缸与提升塔的铰接点;第二销轴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检测点b,其中所述第二检测点b为工作平台与提升塔的铰接点;防过载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销轴传感器和第二销轴传感器连接,报警设备与防过载控制器连接;
第一销轴传感器检测第一检测点a沿展收油缸轴向的受力Fa;第二销轴传感器检测第二检测点b沿竖直方向的受力Fb;防过载控制器根据Fa和Fb获取平台当前载重,并将平台当前载重与平台许用载重进行比较;报警设备根据防过载控制器的比较结果进行报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双轴倾角传感器,其中:
双轴倾角传感器安装在提升塔上,双轴倾角传感器与防过载控制器连接;
双轴倾角传感器检测提升塔的倾斜程度;防过载控制器根据提升塔的倾斜程度、Fa和Fb获取平台当前载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过载控制器还根据Fa获取平台当前力矩;并将平台当前力矩与平台许用力矩进行比较;所述比较结果包括平台当前载重与平台许用载重的比较结果、以及平台当前力矩与平台许用力矩的比较结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包括蜂鸣器和/或报警指示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销轴传感器、以及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销轴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器,其中:
显示器与防过载控制器连接,以实时显示平台当前载重和平台当前力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报警设备集成于显示器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在平台当前载重大于平台许用载重的90%、或平台当前力矩大于平台许用力矩的90%的情况下,发出第一报警信号;以及在平台当前载重达到平台许用载重、或平台当前力矩达到平台许用力矩的情况下,发出第二报警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执行机构,其中:
执行机构与防过载控制器连接,执行机构还与工作平台连接;
执行机构根据防过载控制器的比较结果限制工作平台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执行机构用于在平台当前载重达到平台许用载重的情况下,限制工作平台向桥面外侧旋转动作,直至平台当前载重小于平台许用载重的90%;在平台当前力矩达到平台许用力矩的情况下限制工作平台向桥面外侧旋转动作,直至平台当前力矩小于平台许用力矩的90%。
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监控工作平台载重,严格防止工作平台载重超限,杜绝车辆倾翻、平台断裂等现象发生,保障人身及设备安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94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