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浆料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80986.8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2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露;沈明明;邓凌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浆料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浆料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铝合金半固态加工技术的生产以电磁搅拌为主,首先采用电磁搅拌制备出半固态坯料,根据零件要求将坯料切割成铝锭,把铝锭放入二次加热设备进行二次加热,部分重熔,带铝锭恢复到半固态状态时,将其放入压铸机的压室里进行半固态压铸成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浆料制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浆料制备装置,包括:储料容器,形成有用存储熔融状态的金属的一级容纳腔;浆料制备装置还包括:
中转容器,形成有用于存储由储料容器倒出的熔融状态的金属的二级容纳腔;
压铸料缸,形成有用于存储由中转容器倒出的熔融状态的金属的三级容纳腔;
压射冲头,设置在三级容纳腔中用于挤压三级容纳腔中的熔融状态的金属;
驱动气缸,用于驱动压射冲头沿第一方向移动;
接料斗,用于承接由中转容器倒出的熔融状态的金属,接料斗与三级容纳腔相连通;
支撑柱,用于使中转容器可转动的支撑在压铸料缸的上方;
其中,储料容器位于中转容器的上方;中转容器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一个敞口,中转容器所形成的二级容纳腔的腔壁和中转容器的外壁之间填充有冷却水的夹层。
进一步地,压射冲头相对压铸料缸滑动的第一方向与中转容器的转动轴向均平行于水平面。
进一步地,压射冲头相对压铸料缸滑动的第一方向与中转容器的转动轴向垂直相交。
进一步地,接料斗顶部形成敞口,其底部与压铸料缸连通。
进一步地,接料斗内部构成圆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驱动气缸设置在压铸料缸的上方。
进一步地,支撑柱设置在驱动气缸和接料斗之间。
进一步地,中转容器还包括:
波纹板,设置在二级容纳腔中;
波纹板形成有波浪或锯齿形的凸起。
进一步地,波纹板设置在二级容纳腔中靠近压铸料缸的一侧。
进一步地,中转容器的转动轴线高于接料斗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了一次性将熔融状态的金属半固态流变,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储料容器,2-一级容纳腔,3-中转容器,4-二级容纳腔,5-压铸料缸,6-三级容纳腔,7-压射冲头,8-驱动气缸,9-接料斗,10-支撑柱,11-波纹板,A-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浆料制备装置,包括:储料容器1,形成有用存储熔融状态的金属的一级容纳腔2;浆料制备装置还包括:中转容器3,形成有用于存储由储料容器1倒出的熔融状态的金属的二级容纳腔4;压铸料缸5,形成有用于存储由中转容器3倒出的熔融状态的金属的三级容纳腔6;压射冲头7,设置在三级容纳腔6中用于挤压三级容纳腔6中的熔融状态的金属;驱动气缸8,用于驱动压射冲头8沿第一方向A移动;接料斗9,用于承接由中转容器3倒出的熔融状态的金属,接料斗9与三级容纳腔6相连通;支撑柱10,用于使中转容器3可转动的支撑在压铸料缸5的上方;其中,储料容器1位于中转容器3的上方;中转容器3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一个敞口,中转容器3所形成的二级容纳腔的腔壁和中转容器的外壁之间填充有冷却水的夹层。
压射冲头7相对压铸料缸5滑动的第一方向A与中转容器3的转动轴向均平行于水平面,压射冲头7相对压铸料缸5滑动的第一方向A与中转容器3的转动轴向垂直相交,接料斗9顶部形成敞口,其底部与压铸料缸3连通,接料斗9内部构成圆锥形结构,驱动气缸8设置在压铸料缸5的上方,支撑柱10设置在驱动气缸8和接料斗9之间。
中转容器3还包括:波纹板11,设置在二级容纳腔4中;波纹板12形成有波浪或锯齿形的凸起,波纹板11设置在二级容纳腔4中靠近压铸料缸5的一侧,中转容器3的转动轴线高于接料斗9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中熔融状态的金属经储料容器1倒入中转容器3,再由接料斗进9进入压铸料缸5的过程中,熔融状态的金属经冷却水降温的同时,在波纹板11的阻碍和干扰下出现枝晶破碎,并且被多次剪切和破碎,最终由压射冲头7压射进入压室完成压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809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式刚性引锭杆杆身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手机件压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