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支承雨水收集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7288.2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8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卓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张玲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承 雨水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节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按照城市规划新兴建的内支承式雨水收集窖池相关技术。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在我国正在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原始自然的条件下,大部分的雨水由地面吸收并渗入地下,然后由地表和植物表面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多余的雨水从地表缓慢地汇集于溪流江河,排入湖泊海洋。但是,城市的开发建设改变了这种自然循环,由于不透水屋面和地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持续不断地快速增加,能够吸收雨水的地面和水面急剧减少,地下水的渗入更是匮乏,从而导致地表径流的不断增加,加大内涝威胁。无法流入土地的雨水在地面汇集形成径流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但地表径流的增加,意味着更多原本清洁的雨水经城市地表的污染物所污染,并且排水管道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同时因为城市排水管道为硬质设施,难以配合多变的降雨而变化排量,所以会出现排水不足而产生内涝的情况。尤其在我国前期建设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城市所依赖的管道排水系统其实已不堪重负,因此内涝频繁发生。海绵城市的首要优点是将雨水“变废为宝”进行收集利用。新加坡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211m³,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利用蓄水池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对自来水的依赖减少了40%。反观国内许多城市,因水资源缺乏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量急剧减少,结果是城市地下空间出现大量空洞,地面沉降,危害城市居民生活。海绵城市强调雨水下渗和雨水回用,同时增强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并减少地下水的需求,保证安全的地下水位,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由于海绵城市将雨水进行下渗和收集,减少了城市对市政管网的依赖,从而能减少管道铺装投入。以美国波特兰为例,以替换管道升级传统排水系统将耗费$250万,而实施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仅$200万,大大减少管网投入。海绵城市主要以下凹式绿地的形式通过自然下渗吸收雨水径流,在城市“海绵体”增加的同时也调节了城市生态。
在海绵城市的整体构建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集成利用现有资源、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并在整体上提升海绵城市的构建速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提供一种内支承雨水收集窖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支承雨水收集窖池,其结构中包括位于城市地表之下的人工集雨槽池,此人工集雨槽池通过集雨管路与城市排水系统连接集储雨水,在所述人工集雨槽池设置至少一组支承墩柱,此支承墩柱以建筑垃圾块为主体构筑,此支承墩柱竖直截面呈梯形设置,其底部直径不小于人工集雨槽池整高的三分之一;人工集雨槽池的内壁和底壁均由建筑垃圾块经防水水泥混凝构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承墩柱以建筑垃圾块为主体经钢筋水泥混凝构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承墩柱的底部直径为人工集雨槽池整高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承墩柱的顶部直径为人工集雨槽池整高的三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工集雨槽池的进水口与其所在区域的雨水下口通过管道接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工集雨槽池的进水口还通过带有单向阀的旁通管道与城市雨水排出主管接通,人工集雨槽池的顶端高于所述雨水排出主管的埋深,在雨水排出主管之上、所述旁通管道的下游设置一组n型弯,此n型弯的顶端高度与所述人工集雨窖池的内部顶端持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工程实际中,与房产项目配套的公园绿地及基于海绵城市的集雨池槽池等的构建往往交由房产公司完成。房产工程实施方在房产构建的工程作业中会产生大量的土方和建筑废料块,前者往往用于构建绿地公园的斜坡风景造型,后者却难以处理。本实用新型依据上述工程实践活动设计的新结构人工集雨槽池,可以将建筑废料块作为支承材料加以利用,构建成堆垛式混凝支承柱,在实现建筑废料再利用的同时以极小的成本替代了原有人工集雨槽池顶部支承的构建,而后者在现有技术中往往工程造价很高,实施起来也较为困难。本实用新型还探索出了由建筑废料块构建的支承墩柱的优化结构模型,一般将其底部直径设定为人工集雨槽池整高的二分之一且其顶部直径设定为集雨槽池整高的三分之一,工程作业比较方便,成本也比较低廉且效果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72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供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大面积地下车库的雨水收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