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渣液分离煎煮壶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975275.1 | 申请日: | 2016-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2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苏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韩生 |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44230 | 代理人: | 卢梓雄,朱明华 |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煎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煎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渣液分离煎煮壶。
背景技术
汁液的煎煮一般是将适量的物料(食材或药材)放置在煎煮装置中,按比例加入适量的水并保持浸没物料,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煮沸,保持沸腾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
上述物料与煎出液混合在一起的煎煮方法,必须在煎煮完成后及时将煎出液倒出,不然煎出液中的有效成分被物料重新吸回或煎煮后物料继续浸泡影响煎出液浓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较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在煎煮装置中及时地将煎出液与物料进行分离,例如,煮咖啡用的咖啡壶,一般包括漏斗状上壶和球形下壶,漏斗状上壶用于放置咖啡粉以及进行咖啡粉的煎煮,而球形下壶用于加热及存放煎煮后的咖啡,漏斗状上壶、球形下壶一般采用玻璃制品,使用及装配都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容易造成玻璃破碎,另外,上述煎煮装置采用漏斗状上壶、球形下壶的结构,使用时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操作程序也相当繁琐,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渣液分离煎煮壶,这种渣液分离煎煮壶能够更好地煎煮出符合要求的药材或食材汁液,操作简单,并且拆装及清洗都相当方便。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渣液分离煎煮壶,包括壶体、壶盖、壶嘴和壶嘴塞,壶嘴塞处于壶嘴中,其特征是:还包括内容器、密封装置、过滤网和导管;内容器处于所述壶体中,内容器的开口外凸沿通过密封装置挂接在壶体的壶口处;内容器的底部设有通孔,导管的上端与通孔连接,导管的下端与壶体的底部之间有间隙;过滤网设置在内容器的底部;壶盖盖合在内容器的开口处。
使用时,先往壶体中加入适量的水,将带有密封装置的内容器轻轻按压入壶口,对壶体中的水进行加热,并往内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物料(例如咖啡粉、药材或茶叶等),在壶嘴中压入壶嘴塞,随着进一步加热,壶体中的热水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在水蒸气的压力作用下,壶体中的热水通过导管输送入内容器中,在内容器中对物料进行反复煎煮,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随着壶体中温度的下降,壶体内部气压逐渐降低并形成负压,内容器中已煎煮完毕的煎出液在负压的作用下经由过滤网及导管流入壶体中,拔出壶嘴塞,即可倒出煎出液。由于物料的煎煮是在内容器中,煎煮后随着壶体的降温及时将煎出液分离到壶体中,避免煎出液中的有效成分被物料重新吸回或煎煮后物料继续浸泡影响煎出液浓度,从而更好地煎煮出符合要求的药材或食材汁液;由于内容器不是直接叠置在壶体的上方,而是内置在壶体中,只要拔出壶嘴塞,倾斜壶体便可以倒出煎出液,无需担心内容器的滑落,无需繁琐的操作程序和较高的技术要求,操作相当简单方便;另外轻轻拔出内容器即可进行清洗,因此,拆装及清洗也都相当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容器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通孔开设在内容器的底部的最低点处。将内容器的底部设置为漏斗状,并将通孔开设在最低点处,便于煎出液向内容器底部聚集并更彻底地流入壶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容器侧壁的上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小孔。通过在内容器侧壁的上部开设小孔,使壶体与内容器通过小孔保持适度的相通,当壶体中水蒸气的压力过大时,内壶体通过小孔、内容器、内容器与壶盖之间的间隙释放水蒸气的压力,进行过压保护,杜绝安全隐患;另外,在倒出煎出液时,外界空气通过内容器与壶盖之间的间隙、内容器、小孔进入壶体中,起到平衡壶体内压力的作用,更方便煎出液的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壶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壶体之间可以采用连体或分体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底座和加热器件,加热器件安装在所述壶体的底部内侧,加热底座安装在壶体底部的下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壶体底座、加热底座和加热器件,加热器件安装在所述壶体的底部内侧,壶体底座安装在壶体底部的下底面,壶体底座与加热底座插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分体加热装置可采用电磁炉或电陶炉,所述壶体为不锈钢壶体、陶瓷壶体或玻璃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韩生,未经苏韩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5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频数据多重压缩及重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适应带宽的高质量视频编码方法





